第161章 同类相残

丝路长河 兰台令史 812 字 24天前

曾经在马背上纵横驰骋、威风八面的匈奴人在经历了一系列惨痛的挫败后,一些族人被迫拖家带口迁徙到乌孙附近。

猎骄靡作为乌孙的首领,心怀宽广,他深知匈奴与乌孙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渊源颇深。许多习俗就如同同一条河流分支而出的涓涓细流,彼此相似又相融。他满心期望双方能够和平共处,让这片草原重归安宁,再度响起悠扬的牧歌与欢快的笑声。

有些匈奴人骨子里自诩高贵,但刚刚抵达这片陌生又邻近乌孙的土地时,现实的困境却如同一记记沉重的耳光,扇醒了他们的傲慢。

他们深知自身处境艰难,行为颇为克制。每日里循规蹈矩地放牧、安营扎寨,尽量避免与乌孙人发生不必要的摩擦,仿佛是一群在暴风雨后寻求安宁港湾的疲惫旅人。

但广袤的草原上,有时候风云的变幻总是来得猝不及防。

九月的某一日,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如同草原上的惊雷,迅速传遍四方 —— 汉朝的大司马骠骑将军冠军侯霍去病突然离世了。

汉朝皇帝对霍去病的死非常悲伤。他调来铁甲军,列成整齐肃穆的阵列,沿长安官道,一直蜿蜒排到茂陵东的霍去病墓。他还下令将霍去病的坟墓修成祁连山的模样,彰显他力克匈奴的奇功,让后人永远铭记他的英勇。

“直曲塞,广河南,破祁连,通西国,靡北胡。”这位在战场上让匈奴人闻风丧胆的战神,一直以来都像是一座巍峨大山,不可逾越。沉甸甸地压在匈奴人的心头,令他们在诸多决策面前都畏首畏尾。

如今,听闻他英年早逝,匈奴人心中那被压抑许久,仿若被封印的情绪瞬间如决堤的洪水般泛滥开来。他们觉得压在自己头上的大山终于搬走了,长久以来的憋屈与不甘开始在心底滋生、如同冬眠苏醒的毒蛇蠢蠢欲动。

平静的表象之下暗流涌动。

这里偏安一隅,畜牧数量的急剧增加。一场看似微不足道却足以点燃火药桶的导火索悄然出现 —— 水源的争执。随着气候的变幻无常,草原上的水源愈发珍贵,匈奴人和乌孙人的牲畜都嗷嗷待哺,急需饮水。在一处公共水源地,双方的牧人因为牲畜的饮水先后顺序发生了激烈争吵,互不相让。

这本是可以协商解决的小摩擦,但在当下紧张的局势下,却被无限放大。

匈奴人率先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他们觉得自己现在没必要再害怕谁了,不能再一直低头做小。

他们开始蓄意挑事,将矛头指向乌孙人。当晚他们成群结队地冲向乌孙人的营地,驱赶牲畜、抢夺财物,肆无忌惮地搞起乌孙人来。

而首当其冲遭受冲击的,是乌孙左大将麾下的人。他们的营帐被掀翻,物资被劫掠一空,众人在慌乱中四处奔逃。火盆倾倒,火苗乱窜,映照着一张张狰狞的面孔,却又难以逃脱匈奴人的围追堵截。

左大将听闻自己的部众遭受如此欺凌,眼中瞬间燃起复仇的熊熊烈火。他虽深知此时局势敏感,但作为一军将领,又怎能咽下这口气。于是,暗暗传令下去,让手下的勇士们大开杀戒,以牙还牙,绝不手软。

那些满腔怒火的乌孙壮汉,抄起寒光闪闪的武器,又如饿虎般扑向匈奴人。然而,在混乱的打斗与疯狂的报复中,局势彻底失控。刀光剑影之下,无辜的人也惨遭屠戮,许多匈奴的普通牧民,他们手无寸铁,惊恐地瞪大双眼,还没来得及呼喊求饶,就被利刃划过咽喉。

妇女们紧紧抱着孩子,发出绝望的哭声,却依然无法阻挡厄运降临,被残忍地杀害;老人颤颤巍巍地举起干枯的手臂,在绝望中试图祈求怜悯,却被无情地推倒在地,鲜血染红了他们的白发;甚至连手无寸铁的小孩,都未能幸免。他们纯真的眼眸中满是恐惧,小小的身躯在混乱中倒下,生命之花就此凋零。

原本宁静祥和的草原瞬间被血腥与惨叫所笼罩,那场面惨不忍睹。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混合着燃烧营帐的焦糊味,令人作呕。地上横七竖八地躺着尸体,有乌孙人,更多是匈奴人,鲜血汇聚成一滩滩暗红色的血泊,在月光下闪烁着诡异的光芒。

人间炼狱,不外如是。

冲突又在匈奴人的反抗下,规模在双方不断增派人手的过程中逐渐扩大,演变成一场灭绝式的灾难,给这片土地带来了深深的伤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