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她找回了一部分经文。对于那些无法找回的经文,曲茵组织寺庙里有学识的僧人凭借记忆重新抄写。僧人们坐在安静的禅房里,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们面前的经桌上,他们手持毛笔,一笔一划地认真抄写着经文,神情专注而虔诚。
寺庙的生活离不开水源,曲茵发现寺庙的水源地——那口古老的石井被战争破坏,石井的边缘出现了裂缝,井水也变得浑浊。
她和僧人们一起清理石井。曲茵先用刷子仔细地刷洗石井的内壁,刷子在石井壁上来回移动,将附着的青苔和污垢刷掉。僧人们则用桶将井里的浑水一桶一桶地提上来倒掉。
在清理完石井后,曲茵检查了石井的结构。她发现裂缝需要修补,于是从附近的山上找来了合适的石块和黏土。石块被敲打成合适的形状,然后用黏土黏合在裂缝处。她还在石井周围种植了一些净化水质的植物,如菖蒲。菖蒲嫩绿的叶片在风中轻轻摇曳,为石井增添了一份生机。
寺庙的菜园也是寺庙生活的重要部分,但战争使菜园荒废,土壤板结,菜苗寥寥无几。曲茵带领僧人们重新开垦菜园。
他们先用锄头将板结的土壤翻松,锄头一下一下地掘入土地,发出沉闷的声响。翻松后的土壤散发着泥土的芬芳。曲茵从其他地方带来了一些蔬菜种子,如青菜、豆角等,分发给僧人们。
僧人们按照曲茵的指导播种,他们在翻松的土地上挖出小坑,将种子放入坑中,然后轻轻覆盖上土。曲茵还教僧人们如何给菜园浇水和施肥,她用一些天然的肥料,如草木灰和动物粪便,混合在土壤里,为蔬菜的生长提供养分。
随着寺庙的逐渐恢复,曲茵又关注到寺庙周边的村落。村落里的村民们在战争中失去了很多,农田荒芜,房屋破旧,生活十分困苦。
曲茵走进村落,看到农田里长满了杂草,杂草在风中肆意生长,几乎淹没了田埂。村民们的房屋很多都屋顶漏雨,墙壁摇摇欲坠。
她首先帮助村民们修复房屋。曲茵和村民们一起收集木材和茅草。木材是从附近的树林里砍伐而来的,村民们背着木材,沿着蜿蜒的小路走回村落。茅草则是在村外的荒地上割取的。
曲茵教村民们如何用木材加固房屋的框架,如何用茅草铺设屋顶。她亲自爬上屋顶,将茅草一层一层地铺好,确保屋顶能够防雨。在房屋的墙壁修复上,她指导村民们用泥土和石块填补墙上的漏洞,让房屋更加稳固。
对于农田的恢复,曲茵组织村民们进行除草。村民们拿着镰刀和锄头,在农田里忙碌起来。镰刀飞快地割着杂草,锄头则将杂草连根铲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