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每天看着辛辛苦苦谈来的融资犹如拔掉了塞子的鱼缸,水位飞速的下降。他每一天都在焦虑当中渡过。他自己曾经算过。每隔80天,他如果不能找到新的融资。“马上”就会破产。
虽说马老师一直都有介绍融资渠道给吕果维,但是具体的事情还是得吕果维亲自去谈的。经常辛苦谈来几个亿投资,一个礼拜就烧没了。偏偏马老师还嫌市占率和用户数量上涨得太慢,颇有微词。这让吕果维每天都活在焦虑之中。
现在知道,老板的老板居然还给对面送去了资金。这让吕果维是不能接受的。他很想问问那个小八嘎,到底是脑子抽风还是人抽筋了?
不过吕果维还是强迫自己先冷静下来。平复好心情之后,这才拿起电话给马老师打过去。
小主,
“马总,我听说,咚咚打车在香江发行了一批债券。金额很大,您知道这个情况么?” 吕果维谨慎的问到。
“是有这么回事。但是你不要有情绪。你的视野只在”马上“这一家企业。但是孙总的视野却是全局。
“咚咚”打车的老板,背景你大概也知道个七七八八。说那小子是个万亿富翁,可能有些夸大了,但是要说他是个千亿富豪,那绝对是说小了。
论财力,我们其实是处于劣势的。就算把孙总也加上,依旧是处于劣势。
但是我们和他有一个区别。那就是国际视野。那小子成天窝在鹏城那个小渔村,有什么出息。而我们不一样,我们是要进军纳斯达克的。
视野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
站在颜浩的视角。网约车这个行业,只有成为寡头才能盈利。而成为寡头的代价却是一个无底洞。
现在对手主动暴露出了他的心里价位,100亿,就是他投入的极限,再多,几十年都挣不回来的。毕竟靠几块十几块的车费想要回本,那等到猴年马月了。
而我们不一样,我们是可以推动企业去纳斯达克上市的。我们玩的是资本游戏。只要市占率和用户数量上去了。我们就能推动IPO。然后从股市里赚钱。
但是这有个前提。那就是“马上”要在市场上居于垄断地位。这个垄断地位的定义,市占率要达到7成以上才行。只要达到7成,我们立刻启动IPO。倒是你的股份也能实现它的价值。“ 马老师侃侃而谈道。
“马总,你还是没解释,为什么孙总会给对手送去那么大一笔资金。”吕果维沉声到。
“很简单,市场需要培育,消费习惯需要培养,都是要花钱的。这个钱迟早得花。我们花还是对手花,效果都是一样的。要有人把钱花出去,投入到这个行业里。培养用户用网约车的习惯。还有培养一批网约车从业人员。
送给颜浩花,他花的这100亿可是债务,是要还得。,钱花完之后,他如果不能打倒我们,他就要自己掏钱为这100亿买单,又或者把公司股权转让给孙总。要么还钱,要么给股份。就这么简单。“
马老师解释到。
吕果维已经懂了。孙八嘎不是在下注公司,而是在下注行业。
“我明白了。我会尽可能的提高公司的经营指标的。”
吕果维缓缓说到。
挂断电话后,吕果维有句话没有说。
你们站得高,看得远,下注的是整个行业。那颜浩 为什么不能是下注某个行业呢?
但是转头,吕果维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网约车是一个新兴行业,技术壁垒不是很难。可是汽车工业,那可是岛国和德国的传统强项。虽说电动车行业也算是新兴行业。但是放在一个价值不低的工业品上面,反而不是好事。
一个普通家庭,买一台车可是大事。电动车,还稚嫩了点。
明白了老板的意图,吕果维只能执行。短时间内推出了不少新的举措。比如“低碳出行”“共享经济”这些后面才会出来的话术都提前面世了。
两家真金白银的往外掏,给网约车行业带来的刺激是巨大的。许多从业者是的的确确赚到了钱。许多人也推荐了自己的亲友来从事这份“自由职业”。
既然是职业了,那就要讲究产出比。经济账大家都会算。一台电动车虽然贵点,但是0.2元每公里的动力成本简直吊打燃油车。每天跑300公里,光油费就省下来120.一年下来就是四万多。跑个5年,一台车钱都省回来了。
不管是跑咚咚还是马上哪个平台,干的活是一样的。所以司机们纷纷选择了电动车。尤其是“咚咚”那边,还是指定用电车。十几万台车每天跑,也没听说有多少半路趴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