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星宣布提供最具性价比的车机改装方案,涵盖GOLD地图超精准定位,指纹识别,一键隐秘报警,录音上传等网约车特需功能。
设备价格每套4200元,涵盖一块11英寸屏幕。这个价格已经可以算是非常良心的价格了。
这套解决方案 一出来,吕果维就坐不住了。但是他又不能越过马老师去找任老爷子谈合作。踌躇半天,最后还是拨通了马老师的电话。
“果维,我知道你想说什么。可以先小批量的采购一批,拿到产品后我们也要自行研发,尽快推出自己的车机系统。否则我们迟早会被淘汰。
至于改装的费用,平台可以出一半,但是要求司机的在线率和接单率。其它的细节,你琢磨琢磨吧。其实现在想来,我们当初就应该从我们自己的运力着手,而不是学京京打车那一套吸收社会资源。现在我们对运力的把控度太弱了,后面很多时候都会掣肘。“
马老师话语间透露着一股子落寞。
网约车和传统出租车行业,在对接司乘需求这一块已经是降维打击了。可惜之前京京和马上妄图挟资本碾压市场,妄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火速的占领市场。没想到颜浩的韧性这么强,几十个亿扔出来眉头也不皱一下。
现在好了。遇到监管层面对于运营安全提出的要求,咚咚淡定自若,可是马上这边马总马上就要马失前蹄了。
“其实现在也不晚。我们完全可以和极力一起,开发我们自己的网约车车型,就算是电动车也没关系。黎总这边,有些人脉。技术研发来不及,但是采用别家的技术先把车做出来还是不成问题的。” 吕果维说到。
“……如果技术能授权给岛国……不,能授权给拖油塔,那这个事可以去推进一下。如果不能,那我估计孙总不会支持的。总之,你们先去试试吧。先谈着看看。”
吕果维听到这话,心里也是一阵苦涩。
背后其实就是岛资和华资的竞争,或者说油车和电车的竞争。
现在自己提出要向电车靠拢,且不说比雅迪同不同意,单单孙老板那头都不会乐意的。起码得带上一两个岛资品牌一起玩才说得过去。
“好的,我先去跟比雅迪接触一下,看看他们的反应。” 吕果维应道。
另一头,大洋彼岸。
马总已经在这边待了6天了。今天要会见的是高盛的证券部门负责人尼尔斯卡顿。会见的地点是华尔街的一处咖啡厅。
为了避免旁人打扰,马总已经包场了。专心致志的等待尼尔斯的到来。
到了约定的时间,尼尔斯如约而至。看到比自己矮一个头的马总,尼尔斯热情的拥抱了对方的脖子。
“MA,实在不好意思,我前几天临时出差去了西海岸,今天中午刚回来,让你久等了。”
“不要放在心上。只要我们今天的谈话能有所收获,我等再久也是值得的。” 马总微笑道。
“当然,今天我们的谈话必定会有所收获的。”尼尔斯笑到。
……
半小时后,尼尔斯笑着离开了。他人一走,马总的脸色就暗沉了下去,仿佛被女妖吸光了阳气,形容枯槁。
原定56美刀的发行价格,马总已经搞定了包括瑞信,德意志,小摩和花旗,就剩下高盛和大摩两家。可是偏偏尼尔斯不知道抽了什么风。晾了马总3天不说,还提议马总把发行定价下调到42美刀,直接砍掉了25%。
理由也很简单:华国市场上,阿狸并不是最出色的那个。有一家同业公司,市占率比阿狸高得多,如果不是没得选,高盛不会愿意和阿狸合作的。
马总知道尼尔斯说的是星纤。就是尼尔斯口中的“SC,star contact" .
星纤不上市,这一点已经人人周知了。外国人不理解,为什么这么好的公司不上市,为市场和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但是身为华国人的马总却明白。
因为没必要。
这一点,是马总内心深处最大的耻辱。
阿狸成立之初,投资人都想让阿狸成长为和星纤分庭抗礼的存在,后来发现做不到,只好退而求其次,希望阿狸能给星纤足够大的竞争压力,逼迫星纤走入市场,上市融资应对阿狸带来的压力。
结果发现还是做不到。现在只好再退而求其三,在股市圈一波钱。
尼尔斯去西海岸就是去找IT方面的从业人员去了解,星纤和阿狸在技术上的区别的。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星纤的大数据算法甩阿狸几条街。总能精准的发觉客户内心的需求和购买意愿。从而乖乖的诱惑你买单。
就像一个老掉牙的笑话:一个人想去买一个鱼钩去钓鱼,最后却买了全套渔具,外加一条船,以及一辆能拖动渔船的皮卡车。
而阿狸与其说是一家电商平台,倒不如说是一家广告东西。推荐给顾客的东西永远都是广告费给得最足的那几家。客户经常往后翻好几页都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如果阿狸搞不出这个推荐算法。想要超越星纤的机会,微乎其微。
从咖啡厅离开,尼尔斯在车上接到了马总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