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白琵鹭

白琵鹭:湿地中的优雅精灵

白琵鹭(学名:Platalea leucorodia),是鹈形目鹮科琵鹭属的大型涉禽,别名琵琶嘴鹭、琵琶鹭。这种鸟类以其独特的外形和生活习性,成为了湿地生态系统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形态特征

白琵鹭体长70-95厘米,体重1130-1960克。其最显着的特征是长而直的喙,上下扁平,前端扩大呈琵琶状,黑色,端部黄色;脚亦较长,黑色,胫下部裸出。繁殖期的白琵鹭全身羽毛大多为白色,头后枕部披有浅金色的丝状冠羽,前额下部具橙黄色颈环,颏和上喉裸露无羽,呈橙黄色。冬羽与夏羽相似,但头后枕部无羽冠,前颈下部亦无橙黄色颈环。幼鸟全身白色,第一至第四枚初级飞羽具黑褐色端斑,内侧飞羽基部缀有灰褐色,多数翅羽具黑色羽轴。

生活习性

栖息环境

白琵鹭喜欢集群活动于多水生动物的湖泊、沼泽、河流、水库等湿地环境中。它们栖息于开阔平原和山地丘陵地区的河流、湖泊、水库岸边及其浅水处,也见于水淹平原、芦苇沼泽湿地、沿海沼泽、海岸、河谷冲积地和河口三角洲等各类生境,很少出现在河底多石头的水域和植物茂密的湿地。

食性

白琵鹭主要以虾、蟹、蛙、水生昆虫、昆虫幼虫、蠕虫、甲壳类、软体动物、蝌蚪、蜥蜴、小鱼等小型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为食,偶尔也吃少量植物性食物。觅食时,它们在浅水滩涂处边走边左右摆动头颈,微微张开嘴巴用喙的前端探入水底搜寻,触到食物立即合嘴捕食。这种独特的觅食方式,使得白琵鹭能够在泥泞的水底环境中,轻松地捕捉到隐藏在其中的小型生物。

行为特点

白琵鹭生性机警,休息时常排成“一”字形散开在河边站立不动。它们通常在树上或芦苇丛中筑巢,雄鸟主要负责采集树枝和芦苇等材料,雌鸟主要负责筑造。鸟巢舒适又安全,因为刚孵化的雏鸟不能视物,也无法独立行动,所以成鸟会格外照顾。长大些的雏鸟在亲鸟带领下学习觅食,期间亲鸟也会喂食,但频率逐渐减少,直至幼鸟长大。

白琵鹭常成群活动,偶尔见单只,性机警畏人,很难接近。常排成稀疏的单行或成波浪式的斜列飞行,两翅鼓动较快,平均每分钟鼓动186次。既能鼓翼飞翔,也能利用热气流进行滑翔,而且常常是鼓翼和滑翔结合进行。飞行时两脚伸向后,头颈向前伸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