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皇太极建大清

第二天,太宗就率领大军继续进发,一路上那是势如破竹,所过的州县,听说满兵来了,都吓得赶紧归附。不到一个月,蓟州、三河、顺义、通州这些地方,全被满兵给占据了,大军一直打到了明朝都城的城下。这一下,明朝朝廷可彻底震动了。

幸好啊,明朝还有个勇将叫满桂,瞧见满兵大举来袭,赶紧带兵来救援。和满兵厮杀了半天,双方是互有胜负。正打得难解难分的时候,城上突然一声大炮响,弹丸四射,满兵这才稍微退了一点。可谁能想到,满桂的兵也被打伤了不少,满桂自己也中了一弹,好在命大,没丢了性命。太宗一看,也收兵了,就在城北土关东首扎下营来,下令第二天接着攻城。

嘿,还没等攻城呢,就出了新状况。贝勒豪格和额驸恩格德尔两个人,慌慌张张地就跑进来了,大喊:“不好啦,袁崇焕领兵到啦!” 太宗一听,心里 “咯噔” 一下,忙问:“这事儿当真?” 这明朝都城被满兵打得是人心惶惶,赶紧飞檄各处,让他们领兵来勤王。袁崇焕接到圣旨,先派赵率教、满桂领兵去救援,自己带着两个总兵随后出发。可谁能想到,赵率教已经战败身亡了。等袁崇焕赶到明都的时候,其他勤王的兵也都到了,他们就一起去见崇祯帝。崇祯帝命令袁崇焕率领援兵,和满兵迎战。

太宗一听说袁崇焕又来了,心里那叫一个不乐意。豪格和恩格德尔就说:“这袁崇焕就算再会用兵,又能怎么样?趁他刚到,咱们去劫他的营垒,肯定能大获全胜!” 太宗一听,直摇头,说:“袁崇焕那可是智谋过人,他能不防备着?你要是想去劫营,可得处处小心,提防他设下伏兵,这样才能万无一失。”

豪格领了命,带着兵就去了。结果呢,明军果然早有准备,满兵一进去就中了埋伏,被打得大败。幸好豪格他们拼了命地抵御,才没把命丢了。太宗知道后,就说:“我就说袁崇焕会用兵吧,你这么莽撞,本来该治你的罪,念在你一片忠心,这次就饶了你。可只要袁崇焕还在,就会阻碍咱们前进,总得想办法把他除掉才好。”

到了第二天,探马来报,说明军的营地比昨天更加壮大了。太宗就问:“他这是想和咱们长久对峙啊,知道咱们远道而来,粮草供应不上。各位将军,你们有什么高见呐?” 将领们你一言我一语,说什么的都有。太宗一扭头,瞧见旁边有个大臣一直在那儿微笑。太宗一看,原来是内阁大学士范文程。太宗就问:“先生有什么妙策啊?” 范文程说:“我倒是有一计,不过这计策得保密,不能泄漏出去,容我细细跟您说。”

太宗就让其他将领都退下了,范文程和太宗就开始秘密商议。就听见太宗突然大笑起来,外面的将领们都不知道他们在商量啥。过了一会儿,范文程就出帐去了。

这事儿啊,就跟变戏法似的。过了一天,就有人传报,说明朝廷在德胜门、永定门外发现了两封议和书。又过了一天,满兵抓住了两个明朝的太监。再一天,满军往后退了几里地扎下营寨。又过了一天,传来消息说明朝的太监逃走了。又过了一天,竟然报说袁崇焕被关进大牢了!

各位看官,这范先生到底使的啥计呢?原来啊,就是因为袁崇焕阻挡满兵前进,范文程就用了反间计,让明朝廷对袁崇焕产生怀疑,好把他除掉。您猜怎么着,崇祯帝还真就派太监出城去查访,这太监回去之后,就把看到的、听到的一五一十地向崇祯帝奏报了。崇祯帝本来就因为袁崇焕擅自杀死毛文龙,责备他擅权,这下更是火上浇油,立刻命令锦衣卫把袁崇焕给抓起来,关进了大牢。

总兵祖大寿、何可纲,听说主帅无缘无故就被关进了大牢,气得不行,带着自己的本部兵马就回山海关去了。明军一看,没了主将,一个个都变得稀稀拉拉、松松垮垮的。这时候,太宗一看机会来了,马上就下令出兵进攻。明军被满兵打得是晕头转向,魂儿都快没了,幸好满桂带着兵赶来救援,满兵这才稍微往后退了退。崇祯帝一看满桂这么给力,一高兴,就封满桂为经略,让他统辖全军。从这以后,满桂和满兵是屡次交战,双方那是互有胜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太宗啊,脑袋一转,又想出一计。他让满兵假扮成明军,趁着黑夜偷偷混进明军队伍里,然后在里面一通乱杀。满桂一点儿防备都没有,还以为是城里派来的援兵呢,结果在乱军之中就被杀死了,满兵这下可打了个大胜仗。满兵正准备登城呢,嘿,您猜怎么着?太宗竟然突然传命退兵。这可把众贝勒给弄糊涂了,都跑过来劝太宗别退兵。太宗就把自己的想法跟大伙一五一十地讲明白了,然后就率领全军退到了通州。这时候是太宗天聪四年。

到了通州之后,满兵又渡过河,向东攻克了香河,占领了永平,正往遵化去呢,突然有明军出来拦路,还开炮朝着满军就打过来了。太宗一看这情况,刚想往后退,嘿,更神奇的事儿发生了,明军的炮突然自己炸开了,好家伙,这不是自己打自己嘛!太宗一看,这可是个好机会,赶紧督兵前进,把领兵的给打败了。您知道这领兵拦路的是谁吗?原来是庶吉士金声保举的,翰苑出身的刘之伦。刘之伦听说满兵退回去了,就料定他们肯定会经过遵化,然后出关,于是就约了马世龙、吴自勉两总兵,从小路抄到遵化,打算在路上拦截满兵。可谁能想到,吴、马两人违约没来,就剩下刘之伦孤军一支,怎么能打得过满军呢?没一会儿,就被满军把战败的残兵都给扫干净了。

太宗接着领兵攻陷了迁安、滦州,又打到了昌黎。这时候又听说明朝启用孙承宗代替袁崇焕,守卫山海关。太宗心里一想,这孙承宗可不是个简单人物,要是他领兵来断了自己的归路,那可就麻烦了,于是就赶紧收兵回国。回到国都之后,百官都出来迎接,还纷纷上表称贺。

第二天,太宗早朝,开始论功行赏,把范文程推为第一。可这太宗啊,还是高兴不起来。众贝勒就过来问安,太宗说:“我想着袁崇焕虽然被关进大牢了,可要是明朝廷后悔了,把他放出来,那咱们这一番苦心不就白费了嘛。” 正说着呢,突然探马来报:“明朝经略袁崇焕已经被磔死了!” 太宗一听,高兴得差点蹦起来,说:“袁崇焕死了,咱们攻取明朝天下,可就没什么阻碍了!” 这时候范文程在旁边说:“袁崇焕虽然死了,可孙承宗也是深谋远虑之人,山海关还是不容易攻打下来啊。” 太宗想了想,说:“那就等来年再想办法进兵吧。”

这时候孙承宗也怕满兵再来侵犯边界,就开始检阅兵马,准备抵御。可没想到,辽东巡抚邱禾嘉和孙承宗合不来,两个人做事总是对着干。天聪五年八月,太宗带着精兵到了大凌河,把大凌河围得是水泄不通,四面合攻。还命令贝勒阿济格领兵去锦州,堵截山海关的援兵。这满兵是连战皆捷。

咱再说说大凌城的守将,就是祖大寿、何可纲。因为明帝把袁崇焕磔死了,他们心里本来就有气,碍着孙承宗的面子,才勉强坚守。祖大寿有个兄弟叫大弼,半夜的时候,带着一群敢死的兵士,顺着绳子从城墙上爬下去,来偷袭满营。这时候太宗正在帐里看文书呢,一抬头,就看见大弼第一个冲进帐里来了。太宗吓得赶紧从身边拔出佩剑,挡住大弼。太宗力气可不如大弼,正着急呢,幸好众贝勒赶来护驾,才把大弼给击退了。大弼回了城,一个人都没折损,就只有几个人受了点小伤,这可真是一员勇将啊!第二天一大早,太宗就下令猛攻,祖大寿、何可纲也是极力抵御,满军这才稍微退了一点。

过了几天,满兵从国内运来了红衣大炮,这好家伙,一轰,就把大凌城轰坏了好几处。可祖大寿他们那是真硬气,硬是抵死坚守。就这么一直撑到了冬天,大凌城里的粮食都吃光了,援兵呢,连个影子都没有。满主太宗又好几次射箭把劝降信射到城里。祖大寿实在没办法了,就找何可纲秘密商量投降的事儿。这何可纲那是铁骨铮铮,坚决不从。祖大寿没辙了,就自己一个人顺着绳子从城墙上爬下去,跑到满营去献降。何可纲听说了,马上就来阻拦,结果被祖大寿一箭给射倒了,让满兵给擒住了。这一下,城里可就乱套了。满兵劝何可纲投降,何可纲宁死不屈,就这么英勇就义了。大弼也不服他哥哥祖大寿投降的做法,带着一支军队到别的地方去了。

祖大寿见了太宗,太宗那是格外优待他,还让祖大寿仍旧住在大凌城。可祖大寿晚上睡觉的时候,老是梦到何可纲来找他索命,吓得他一醒来心里就直发慌,还自己默默忏悔了好一会儿。

第二天,太宗升帐,开始商量怎么攻取锦州。祖大寿就说了:“大皇帝,我家小现在都在锦州,锦州的守将这会儿还不知道我投降了呢。我假装兵败逃回去,骗开锦州城门,到时候我在城里当内应,拿下锦州那还不是小菜一碟嘛!” 太宗一听,觉得这主意不错,就依了他。结果,还真就顺利拿下了锦州,拿下之后,还是让祖大寿在那儿固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到了第二年,明朝的军队攻打登莱,孔有德赶紧写信向满洲告急。太宗就让他回满洲,孔有德一路跑到沈阳,见到太宗就说:“辽东旅顺那可是个要塞,现在守备空虚,咱们直接去偷袭,肯定能得手!” 太宗一听,马上派孔有德和耿仲明去偷袭。没几天,就传来捷报,副将尚可喜投降了。太宗就让尚可喜留在旅顺防守,孔有德和耿仲明就跟着太宗班师回朝了。

又过了一年,太宗这边兵马精良,粮草充足,就分兵四路,把内蒙古各个部落都给收服了。有一天,察哈尔部来投降了。还有那林丹汗,被太宗征讨,一路逃到青海,结果一病就死了。他儿子额哲势单力薄,没办法,只能带着家属来向满洲乞降。太宗下令开城把他们放进来,额哲叩见完太宗之后,还献上了一颗元朝历代相传的传国玉玺。

太宗得了这宝玺,那可是高兴坏了,马上焚香告天。群臣也纷纷上表庆贺,还请求太宗上尊号。各国一看这形势,也都纷纷派使者来纳降。太宗一看,这事儿成了,就下令添造宫室殿陛,还让范文程去监工。

这范文程办事那叫一个靠谱,没几个月,这宫殿就建好了。选了个良辰吉日,设坛祭天,尊太宗为宽温仁圣皇帝,国号定为大清。还把天聪十年改成了崇德元年,给上列代帝祖都上了尊号,追谥努尔哈赤为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武皇帝,庙号太祖。还追封了功臣,让他们配享太庙,又封了贝勒亲王以及各大臣官爵。这清朝算是正式建立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