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孔子编年其一

孔子啊,他老人家有个信条,那就是“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意思就是老天爷不偏不向,但总是眷顾那些做好事的人。他常常跟弟子们念叨:“小子们记住了,这话实在,说到心坎儿里去了。”

从周朝学成归来,孔子在鲁国的地位那是越来越高了,弟子也越来越多,从四面八方赶来求学的,据说有三千人呢!这可真是桃李满天下啊。

三十五岁那年,鲁国的昭公因为内乱跑了出去,孔子也趁机去了齐国,住在招待外国使臣的宾馆里。没多久,齐景公就亲自来拜访他了。

两人寒暄了几句,刚准备好好聊聊,旁边就有人来报:“大王,周朝来的使者刚到,说先王的庙被烧了。”

齐景公一听,就问孔子:“这是哪位先王的庙啊?”

孔子捋了捋胡子,不慌不忙地说:“肯定是厘王的庙。”

齐景公好奇了:“您怎么这么肯定呢?”

孔子解释道:“厘王啊,他改了文王的好政策,搞了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宫殿盖得高高的,车马也奢侈得很。这种做法,不遭天谴才怪呢!”

话音刚落,外面就传来消息,说厘王的庙果然被烧了。齐景公一听,连连感叹:“哎呀妈呀,圣人的智慧,那真是超乎常人太多了!”

到了三十七岁,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那叫一个好听啊,他整天沉浸在音乐里,连肉是什么味儿都忘了,齐国人都夸他境界高。齐景公跟他聊起治国理政的事儿,也是听得津津有味,还想把尼溪的田地封给孔子呢。可这事儿被晏婴给搅和了,他说孔子这人太能折腾,不适合待在齐国。没办法,孔子只好打包行李,又回到了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