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千古第一仁宗

仁宗皇帝还召了个河南的隐士叫邵雍,结果邵雍没来。这邵雍啊,那可真是个高人,德高望重,精通易经,遇到啥事儿都能未卜先知。

仁宗皇帝啊,他前三个儿子都早早地夭折了,这可急坏了他。怎么办呢?他就从太宗皇帝的曾孙汝南郡王赵允让那儿,过继了个儿子,叫赵宗实,接进宫来,让曹皇后抚养,就当是自己的儿子一样。

这赵宗实啊,都四岁了,可仁宗皇帝还没立他为皇嗣,又因为他年纪大点儿了,就让他出宫去住了。这时候,赵宗实正在给他老爸汝南王守丧呢。司马光、欧阳修、包拯、吕景初、赵拚、吴奎这些大臣们,都上书请求仁宗皇帝早点儿立皇嗣。宰辅文彦博、富弼、王尧臣也是轮番上阵,劝仁宗皇帝早做决定,可仁宗皇帝就是不听。

司马光急了,又上书说:“我以前就说过要立太子,以为皇上您马上就会行动,结果到现在都没动静。这肯定是那些小人对您说,您还年轻力壮,干嘛急着做这种不吉利的事儿。那些小人啊,没远见,就想着万一有个啥急事,好拥立他们自己的人。‘定策国老、门生天子’的祸事,那可多了去了!”仁宗皇帝一听,心里头那个感动啊。

这时候,江州知州吕诲也上书说了这事儿。韩琦进宫见仁宗皇帝,把司马光和吕诲的奏疏给仁宗皇帝看了。仁宗皇帝一看,说:“我其实早就有这想法了,你们觉得谁合适呢?”韩琦一听,吓得连忙说:“这事儿我们可不敢议,得皇上您自己拿主意。”仁宗皇帝说:“宫里养过两个孩子,小的那个不太聪明,大的那个还行。”韩琦就问大的那个叫啥名儿,仁宗皇帝说:“叫宗实。”韩琦他们一听,就连忙称赞,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可赵宗实一听要立他为皇嗣,说啥也不干,非要给他老爸守完丧再说。仁宗皇帝一看他这么孝顺,就答应了。等赵宗实守完丧,仁宗皇帝又让他进宫,他还是不干,仁宗皇帝没办法,就让王珪写了道诏书,立他为皇嗣。赵宗实一看,又装病推辞。

司马光一看,就对仁宗皇帝说:“皇子他推辞这么大的富贵,那可比一般人贤明多了。但是啊,父亲召唤不能不应,君王命令召唤不能等车驾,您就用臣子和儿子的道义去责备他,他肯定就会进宫了。”仁宗皇帝一听,觉得有理,就这么办了。赵宗实一看,没办法,只好接受了。

他进宫前,还跟他手下人说:“你们好好守着我的家,等皇上有了嫡亲的儿子,我就回来了。”说完,就坐着轿子进宫去了,身边跟着的人连三十个都不到,行李也简简单单,就几柜子书。大伙儿一看,都高兴得不得了。

赵宗实一进宫,就被改名叫赵曙了。他这个人啊,谨慎、安静、恭敬、沉默,没啥大动作,可大伙儿心里头都明白,他是个圣人。

再说说仁宗皇帝,他这个人啊,恭敬节俭、仁慈宽厚,始终如一。他尊重上天,重视百姓。有一次,有个官员建议他把玉清旧址改成园林,仁宗皇帝说:“我继承先帝的园林,还觉得大呢,怎么还要再建?”对那些死刑犯,他都让再审一遍,每年被他救下的人,数以千计。他还说:“我从来没骂过人,更不敢滥用刑罚!”

有一次,他跟近臣说:“我昨天晚上睡不着,饿了,想吃烧羊。”近臣说:“那您怎么不让人去做呢?”仁宗皇帝说:“我怕开了这个头儿,以后就没完了。我怎么能因为一时的饥饿,就开启无穷的杀戮呢?”他私下里穿的衣服,都是洗过的,只有床帐被褥,多用丝织品。有人给他献了二十八只蛤蜊,每只都值一千钱。仁宗皇帝说:“吃一只就得花二十八千,我可吃不起!”

辽国人跟仁宗皇帝说,高丽国进贡的东西少了,想对他们用兵。仁宗皇帝说:“这只是高丽王子的罪过,跟百姓没关系。现在要是对他们用兵,王子不一定能杀掉,反而要杀害百姓。”最后,这事儿就这么算了。

仁宗皇帝还特别好学,尊重儒学。他在经筵跟侍臣说:“我盛夏的时候都没少读书,就是怕你们太累了。”他还下诏让州县都建立学校,定了太学生的名额。王尧臣考中进士的时候,赐给他《中庸》的旁篇;吕臻考中的时候,赐给他《大学》篇。他在《礼记》中,特别表彰了这两部经书,来勉励儒生,这实际上就是《四书》的开端。

后来啊,有个叫程颐的,他把《论语》、《孟子》和之前的书籍配在一起,还有一位朱熹,他做了集注,这样一来,圣人的学问可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

咱们再往前捯饬捯饬,庆历以前啊,朝廷里不是没有小人,但他们的气势压不倒那些正人君子。可庆历以后,嘿,朝堂上那可真是君子满座,小人都没地儿站了。古书上说啊:“当君王的,最高境界就是仁。”咱们这位仁宗皇帝啊,那可真是当仁不让,无愧于这个称号。

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三年,最后驾崩了。他的皇子赵曙即位,这就是英宗皇帝。英宗皇帝尊曹皇后为皇太后。仁宗皇帝的遗诏一下,哎哟,那可真是一片悲痛啊,不管是深山老林还是穷乡僻壤,大伙儿都奔走相告,哭得跟死了亲爹亲妈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