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方平退出后,就开始起草立太子的诏书。太子一立,皇帝那是感慨万千,眼泪都下来了。文彦博出来对韩琦说:“你看到皇上的脸色没?人生到了这一步,就算是父子,也难免动情啊。”皇帝在位四年后,就驾崩了。
这位皇帝啊,聪明睿智,继承了大统,对待大臣那是优礼有加,爱护百姓,喜好贤士。每次做决策,都能出乎群臣的意料,绝对是个好皇帝。可惜啊,老天爷不给他时间,没能让他大有作为。真是太可惜了!
太子顼即位后,就是神宗皇帝。他立了向氏为皇后,这向氏啊,可是向敏中的曾孙女,出身名门。
神宗皇帝即位之初,那是励精图治,不玩儿不闹,也不修宫室,勤俭节约,一心想要打败辽国和西夏,一统天下。他先是为钱发愁,这时候啊,王安石站了出来。
王安石是翰林学士,他越级面见皇帝,给皇帝出了一个富国强兵的主意。他说:“古代周朝有个泉府官,能变通天下的财富。后世只有桑弘羊、刘晏勉强懂得这个道理。现在的学者啊,不明白先王的法意,反而认为君主不应该和百姓争利。现在要想理财,就得修复泉府之法。”皇帝一听,觉得有理,就采纳了他的建议。
王安石还怕皇帝不坚定,又接着说:“以前尧帝让群臣选一个人治水,结果还失败了,后来才成功。现在要想变法,所用的人如果不是合适的人选,怎么能没有一两个失败的事情呢?咱们应该计算利害的多少,不被众人的议论所迷惑,坚定决心去做,时间久了自然就能收到效果了。”皇帝一听,深以为然,就坚定地任用王安石为相。
这时候啊,有个叫唐介的大臣站出来说:“王安石这人固执己见,心胸狭窄,好学但拘泥于古法,不通今事。如果用他,必定会坏事。如果想要贤相,那吕公着、司马光、韩维才是合适的人选。”可惜啊,皇帝没听他的。
王安石一执政,士大夫们都认为皇帝选对了人。只有吕诲站出来说不行。他要进宫劝谏,路上碰到了司马光。司马光悄悄问他:“你今天要说什么啊?”吕诲说:“我袖子里装的是弹劾王安石的奏章。”司马光一听,惊呆了:“大家都觉得王安石好,你怎么要弹劾他?”
吕诲说:“你也这么认为吗?王安石虽然有点名气,但他固执己见,轻信奸邪,喜欢别人奉承他。听他说的话挺美,但用起来就漏洞百出。将来误国误民的,一定是他!”说完,就上了奏章极力劝谏。可惜啊,皇帝没听,把吕诲贬到邓州去了。
吕诲一走,王安石更是肆无忌惮。司马光这时候才佩服吕诲有先见之明,觉得自己比不上他。后来啊,青苗法盛行,吕诲请求退休。等到病重的时候,他手写遗嘱,让司马光给他写墓志铭。司马光去看他,到的时候他已经快不行了。司马光问他:“还有什么要嘱咐的吗?”吕诲睁大眼睛,使劲儿看了看司马光说:“天下的事还有可为,你一定要努力啊!”说完,就咽气了。
王安石这老哥,一心想要推行新法,可朝里的大臣们,多数都不买他的账。怎么办呢?王安石有办法,他找来了吕惠卿、章惇、曾布、韩绛这些和他一条心的人,当他的心腹。于是,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这些新法,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嗖嗖地冒了出来,统称为“新法”。
这些新法啊,一推行到民间,老百姓那是苦不堪言。比如说这农田水利法,就是要开垦那些废弃的田地,兴修水利,然后收税。连当官的家里也得一样干活,不能搞特殊。
再比如说这青苗法,就是在播种的时候,让老百姓自己估算一下能收多少粮食,然后先借钱给他们,等粮食熟了,再连本带息还给官府。这利息可不低,二分呢!
小主,
还有那均输法,就是让各州郡按照当地的价格,把多余的粮食或其他特产运到缺的地方去卖,官府从中赚差价。
保甲法呢,就是十家组成一个保,有保长;五十家是个大保,有大保长;十六个保组成一个都保,选两个大家都服气的人当都保长,一个正的,一个副的。保丁们还可以自备弓箭,练习武艺,以防强盗。
免役法更简单,就是该服役的人户,按照等级出钱,就可以不用服役了。
市易法呢,就是用金银绸缎等货物做抵押,借钱给别人,半年后还,利息是十一分之一;如果一年后还,利息就翻倍。过期不还,除了利息,还得加罚钱。
保马法,就是让保甲们给官府养马,马死了还得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