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铁券

多数为皇家所用时,那百姓留下的就会变少,再加上各种各样的税。所收变少,所出却不变。长此以往,百姓自然活不下去,便要和官府争地。

朱允熥听着这些,脑子里想到了永乐四年时,为了保证《永乐大典》和朱棣的几次北伐,朝廷不得不加收农税。

百姓安定,加几毫的税,自然也无碍。

只是,加税到了山东、河南二省。恰逢黄河决堤,百姓流离失所,耕地被淹。朝廷,也只是取消了新加的农税。没了耕地,税却未减,最后生起了民变。

只能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皇爷爷,百姓若不是走投无路,也不敢和官府抗争。”

朱元璋听着点头,“熥儿说的对,佃农无地可种,你上一道折子,咱免了就是。。”

李文忠苦笑,“皇爷,臣想过上折子。可彼时,正是秋忙的时候。朝廷又是下旨,筹集魏国公北伐的粮草。若是佃户无粮可交,那魏国公北伐,就也得拖着。”

“臣强收农户耕地分与佃农,实属无奈之举。”

说到这儿,朱元璋反倒是冷笑起来,“怎么,听你这话,你倒是没错了。你既然没错,那就是咱错了!”

“臣不敢。”李文忠心底一沉,在家里盘算好的话,也不知道该怎么继续说下去。

朱元璋微怒,“单单这几户的佃农,需得你们十多家一块儿去分?咱倒是觉得,整个凤王府,都不够你们分的。李保儿,你这是在家算好了话到这儿来糊弄咱!”

再没人敢说话,全都眼巴巴的看着朱标和朱允熥,指着这两人,能说几句好话。

底下乌泱泱的一片人,朱允熥心中叹气,这到底是没给圆回来。

朱元璋话有所指,这一次,他似乎并不是单单的为那几块地。更多的,他要拔了淮西勋贵们,在凤阳的根基。让他们的家业,都蜷在京城,蜷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

“来人,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景隆,罚俸半年,将凤阳家中所有耕田,悉数退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