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征河东(一)

其实有许多人是近一半个月死的。

稍早一些,城中还能樵采,待梁军收拢包围后,不但粮食短缺,柴薪亦缺。据说城中门板家具全做了劈柴,待烧罄了,竟以人骨煮人肉而食。

李存勖虽出于沙陀,但是他自小长在晋阳,读汉家诗书,又是晋王爱子,苦了谁也苦不到他的头上。何况晋阳是河东治所,再烂也不至于到吃人的地步。

从前听说过李罕之是军中有名的魔王,人称李魔云,可是李亚子又不曾见过,缺乏直观感受。当日入城,却让李存勖看得心惊,其惨状,至今难忘。

可是你就说奇了,李嗣昭还是那么敦实,一点没见瘦,也不知吃啥吃的。

不能问呐。

张承业与晋王各怀心事,把臂入殿。

晋王坐了主位,老宦官一如既往地立在身后。周德威等将领分别入座。李存勖道:“虽有小胜,尚未竟全功。”指指北边,“辽王还要来晋阳吊唁呢,嘿嘿。”

李嗣昭跻身前列,自觉晋王还算重视自己,心情不错。不自觉地悄悄揉揉足面,那里伤口已愈,只是走路还是会隐隐作痛。也不知是真痛还是怎么,杏林瞧也瞧不出个所以然来。

被围年余的经历不堪回首呐!

那日晋王破敌,他倒是在城头听到了城外寨中的喊杀声,可惜他手里只有数千残血,雾大又瞧不真,哪敢开城寻死,只是催促士卒在城头谨守。

小主,

闹了半日,喧嚣渐息,周德威来叫开城,李嗣昭都不敢相信,以为这厮已经降了梁朝。直到李存勖至城下显身。彼时雾散,李嗣昭看城下果然都是晋骑,夹寨里也安安静静没有异动,又听李存勖说明缘由,他这才开门迎了晋王入城。

还好,还好啊。

梁王的书信他早就烧了,没留病根,使者也是当众杀了,众所周知。就算有点手尾,那也是亲儿子办的,不会有差。

可是李嗣昭终究是有点心虚,便凑趣道:“大王勿忧。辽兵马军浪战犀利,未闻马军也能攻城。”

这厮本来想表表忠心,可是晋王却听出来李嗣昭有点胆怂。对此,晋王也不戳破,谓身后张承业道:“张公,你从北边回来,观辽兵军容如何?”

张承业道:“卢龙军容鼎盛,至于人马众寡,不能详知,或有数万,亦或是二三万?”老中官摇摇头,表示军情大事不能胡说八道。

这并非他有意推搪。辽王号称十万大军,究竟几何谁给他说?干儿子张忠支支吾吾不吐实情,他也不能一一点算,所以确实不知。

不过,辽兵精锐他是见了地,与河东精骑在伯仲之间?

实在不好评价。

李嗣昭也感觉出来主公不大满意,想多说几句建言献策。毕竟在座诸位,数他与老黑合作最多,对辽军最为了解。可是话在嘴边,又记起来去年打潞州时,晋王就在军中,就觉这多说多余。

李存璋道:“辽兵来晋阳我倒不怕,倘若彼辈不来反而麻烦。”

这话总算讲到了李存勖的心坎里。

河东是雄镇不假,但是对与他“李”家来说,其根本恰恰是在北面忻、代之地。那里有大量内迁的胡儿,吃苦耐劳,是上佳的兵种,还产马。若被卢龙占了,那才是生不如死。

可是看目前这个情况,李可汗似乎真的就是想占住代北不走啊。

晋王的目光转向李嗣源。

这位义兄,在此战居功至伟。

那日,正是李嗣源率先击破夹寨,乘大雾鼓噪而进,乱了梁军。

据说,当日其长子、义子当先破墙,这位李横冲亦亲领横冲都马踏梁营。可惜李存勖自己跟李存璋两个在后军,等轮到他俩入寨,早就大局抵定了。

带头冲锋?

李亚子本来有这个想法,怎奈何被李存璋死死摁住不让他去啊。

幻想中,此战该是他李亚子亲帅五百精骑踹营,在十万敌军中杀他个七进七出,杀得血流成河,大破梁兵,逆转乾坤……

咳,将来写史书,定要这般写才成。

想着,李存勖就不自觉地去看身侧不远的史官。但见这厮左手持卷,右手捻笔,正在审视殿中,那笔尖几次欲落又起,也不知在想什么。看到自己瞧他,那官儿还将目迎来,向他挤了个比哭都难看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