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后记(一)

故事写到这里,该结束了。

从2021年动笔,一直写到2024年,整整三年,只是发得晚。最初只规划了八卷,总计八十万字,毕竟三国、水浒也就这体量。结果完全不够,最后到了十六卷二百万字,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

故事写到这里有点意犹未尽,但是再写下去好像也就那么回事了。

河北、河东、河西以及大半个关内道,基本盘已经很广阔了,还有草原这个外挂血包,打通了河西商路,向西的空间完全敞开了大门。  朱梁被压缩在河南方寸之间,完蛋是时间问题。

淮南、江南、福建、岭南,凤翔、川蜀都不是啥英雄选手,体量不大,还各有各的奇葩,次第剪除,只要自己不出错也就这样了。

至于未来要怎样发展,基本框架也很清楚。

就是汉地三百州的郡县制,加上边塞的分封,类似一个放大的西周,整个塞内及漠南就是宗周镐京、成周洛邑,是核心,边塞就是封国。

但都是大唐。

这个格局可能很多人不习惯,比如,说这是矛盾重重。但是从历史上看,在工业化以前,受技术条件限制,中原王朝想要有效控制边疆是很难的。

始皇帝一统江山,奠定塞内约三百万平方公里的华夏基本盘。可惜,就这点地盘,秦国能有效控制的也很小,主要集中在关中、汉中、成都平原、河南一部,湖北一部,六国旧地基本来不及建立统治。

所以,始皇帝前脚死,后脚就天下大乱。

事实上,把塞内这点地盘吃透,老祖宗都花了几百年。

西汉立国,为什么封建制与郡县制并存,很简单,全搞郡县制搞不成。功臣们不干,客观上也没有足够多的官吏去落实。所以,老刘家分封,辛辛苦苦百十年才算把六国旧地吃透。

这还只是塞内,并且只是六国旧地,至于岭南、云贵……

呃,大汉兵锋过去好像要到汉武帝时代了。

这太零散,以西域为例更明显。

秦朝,就不用说了吧,先秦也就是周穆王西游见王母这么一个传说。

张骞“凿空”西域,这是西汉是立国百年的事情了,霍去病征河西,设河西四郡,之后汉朝兵锋首次触及西域,但是设立西域大都护府还要往后很多年,而且没多久西汉就亡国了。

好在西汉从汉武帝时期就向西域移民戍边、屯垦,初步建立的统治,但是西汉亡国就顾不上,要等到东汉的班超班大侠上演王者归来。

不好意思,没几十年东汉也乱了。

之后是几百年的乱战。

期间,有汉人建立的前凉等政权,这里就不展开,总之隋朝只打到高昌附近,也就是西域的东部,因为自爆也不了了之。

唐朝,大概是贞观后半段正式接管安西,但是从高宗朝开始控制就一直不稳,安西大都护被人踹了三次还是几次,搞得唐朝一度想要放弃安西。直到开元年间,李隆基一通操作猛如虎才算踏实。

又赶上安史之乱……

守在四疆不如守在四夷,道理汉朝人就懂,但知易行难。

要有效控制边疆,中原必须强大,要有钱有人还愿意干。可惜,因为内部原因,中原恰恰难以保持超过二三百年的治世,一旦翻车,边塞也得完蛋。

西周只用了几百年就吃透了中原大地,但是从汉到唐上千年愣是吃不透西域,为什么?就因为效率低呀。

在现实困难前,穿越者也没办法。

因此,在李老三的计划中,底线是控制核心盘,正北要控制整个漠南草原,东北至少要控制辽东半岛,西北是河西走廊,东南至少两广必须拿下,西南要回复川蜀以及西康地区。

除此之外,把精力过剩的武夫都丢出去,让他们去外面发光发热,别在家里瞎祸祸。这就是“封建诸侯,以蕃屏周”。

西周立国很弱小,就靠这一招,三四百年,从陕甘一隅,扩展到中原腹地,奠定了华夏的基本盘。

珠玉在前,为什么不用呢?

安西、北庭,渤海,漠北草原,云贵,甚至于青藏高原,甚至更远的地方。

武夫们喜欢搞事情,那就出去搞,这就是废物利用,皆大欢喜。

大唐二次开国,遍地的老杀才,老军头,总要有个地方安置。让他们出去搞事,去开拓疆土,然后为了自己的利益就要大量吸收中原移民。这样,中原人口有了泄洪,边疆也能慢慢站稳。

封建最大的问题是一旦地方强大就会反噬中央。

可是,优势如此明显中央若还搞不好,要我说,也就该换人了。哪怕不是封国反噬也会有人造反。

再说,哪怕百年之后有藩国得势反攻中原,那不还是华夏自家换庄么?

肉,好歹是烂到锅里,总比便宜外人强吧?

其实,唐明皇在天宝年间就在大力推进安西、北庭的移民。长征健儿就是职业兵,拖家带口过去,过去就给一百亩地,组织起来搞屯垦,军饷还照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可惜,没玩好,安史之乱了。

哪怕安史之乱,安西都护府在没有中原支援的情况下依然坚持了几十年。

郭昕公满城尽是白发兵,但骨头依然是硬的。

哪怕安西完全失陷,可是一旦吐蕃自乱阵脚,张义潮振臂一呼,河陇几乎一夜之间宛然而归。

这就是移民与文明的力量。这是从汉武帝开始,持续上千年的戍边,终于将文明了整个河西走廊和西域,所以,唐朝的统治才能如此根深蒂固。

可惜,赵宋太怂,丢人现眼。

所以,剧情到这里,统一中原已是大势所趋,以李老三的实力,也足以保障他对新政权的长期有效控制。

只要手里有兵,叫不叫皇帝很重要么?

只要手里有钱,做不做宰相很重要么?

又有兵又有钱,李三郎说话谁敢不听?

哦,只要他不犯众怒。

在西北,经过李承嗣、郑守义前后两位大帅实践,统治格局呼之欲出。李老三会逐步由中央接管河西走廊,郑家的势力则步步向西,去做安西王。在这期间,李老三会与郑老二各种既合作又斗争。

当然,去的可能是小郑,老郑会在枢密院看场子,跟李老三打擂台。

嗯,李老三会怎么收拾郑老二,可想而知的吧。

那必然是名义上让老郑做枢密使,这老小子做太上枢密使,枢密院,那不就是困住郑老二的笼子么?

这个布局已经很清楚了吧。

在东北,当然大侄子会去做渤海王。

海东盛国也好,室韦人也罢,早早晚晚都是碗里的菜。

要说大侄子有没有王者归来的一天?不好说,这个不好说。老东西们都死了,还是有机会的。甚至于,李老三年高后,如果没有更好的选择,也不排除主动让这个大侄子回来的可能。

在西南,在东南,肯定也有的是人愿意去。

你问谁去?我觉着这就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