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满朝风云

明途霸业 尘封之魂 1133 字 10天前

朱由榔在贵阳探索富国强民之策时,身居北京的顺治帝却过得不甚如意。

三路伐明大军受挫,让他感到颇为棘手。他本想对吴三桂等将领进行申饬,却又担心这会激起他们的不满,因此只是派出使者督促他们加快进攻的步伐。

在满清八旗兵马的问题上,顺治帝在满洲大臣的建议下,决定将他们全部撤回京城,以备不时之需。这一点上,他和满洲议政大臣们对局势的判断基本一致,经过审慎考量,他们决定将满洲八旗置于身旁,应对可能发生的危机。

近期,除了朱由榔所在的西南外,在东南沿海地区,浙江和福建两省的局势同样动荡不安。

张煌言响应永历帝的号召,组织起一支力量,成功收复了浙江的部分地区。

郑成功也多次从海上出发,对福建的靖南王耿继茂发起了有力的打击,对满清的沿海防线构成了严重威胁。

广东地区,义军的活动更是频繁,他们不断地发起反抗,使得平南王尚可喜处于被动防御的状态。尚可喜不仅要应对内部的起义,还要时刻提防着外部的威胁,特别是李定国的虎视眈眈,这无疑让他感到如坐针毡,压力山大。

最让顺治帝感到烦心的,是陈名夏之案。

陈名夏,原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官员,后投降满清,因其才学被顺治帝赏识,历任礼部尚书、大学士等职。然而,他的身份和过往经历,使得他在朝中树敌无数,加之其性格机巧,善于投机,触怒了顺治帝,最终酿成大祸。

案件的起因,源于陈名夏的一封奏疏。在奏疏中,他直言不讳地批评了朝中一些大臣的不正之风,甚至暗示了顺治帝在用人上的失误。这份奏疏,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朝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一些大臣见状,立刻抓住机会,纷纷上书弹劾陈名夏,指责他心怀叵测,妄图动摇国本。更有人翻出他的旧账,说他曾是明朝的官员,投降清朝只是为了自保,其忠诚度值得怀疑。

顺治帝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风波,感到十分为难。一方面,他深知陈名夏的才学和能力,对他的批评也并非全无道理。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顾及朝中大臣的意见,维护朝廷的稳定。在权衡再三之后,顺治帝决定将陈名夏下狱,以平息朝中的纷争。

陈名夏入狱后,案件的审理变得异常复杂。一些大臣为了彻底打倒陈名夏,不惜罗织罪名,严刑拷打。尤其是“北党”的宁完我,向顺治帝告发其曾说“只需留头发、复衣冠,天下既太平矣”的话。这句话被顺治帝认为是对清朝剃发易服政策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