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只要一匹就能换一石,你还要什么不知足的。”
中年男子说:“你们会有这么好心?”
钟君义说:“你怎么就好话听不进去呢?
我都这样说了,难道你还怕我会反悔。
我要你们去官府拿黄册,不就是怕有人浑水摸鱼吗?
毕竟浙江需要的粮食巨大,一次肯定运不过来这么多。
而且我保证,往后浙江的粮价不超过二两一石。”
中年男子挣脱侍卫后说:“你说的都是真的,我带你去县衙。”
钟君义之所以选择到海宁试点,
也是因为大明官场,往往会因为一县一地出现明臣,就会以此为标杆。
比如大名府出了个卢象升,后来继任的吴士讲、林之骥等,都会或多或少的向卢象升看齐。
而海宁出了个海瑞,往后的知县,多多少少不敢肆意妄为。
事实还真不出钟君义所料,海宁知县王嘉鱼,听说钟君义来收购海宁的棉布,非常高兴,立即拿出黄册给钟君义。
拿到黄册,钟君义笑笑说:“王大人,你应该知道,黄册可是朝廷机密,你就这样轻易与人,难道不怕朝廷怪罪?”
王嘉鱼脸色一变,随即又叹了口气说:“钟公子,本官作为海宁的父母官,却不能带领海宁百姓,走出困境,已经让本官无颜面对海宁父老。
钟公子来宁海赈灾,本官若是为了一个名存实亡的朝廷秘密,而致数十万百姓,生死存亡于不顾,那本官,还不被海宁的父老乡亲骂死。
子曰: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就算将来朝廷怪罪,本官自然一力承担。”
“王大人爱民如子,君义敬佩,若是大明的官员,都如大人一般,大明何至于到如此地步?”
“钟公子谬赞了,大明要是靠清官有用,当年海青天,也不至于最后罢官。
大明缺的是天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大明有违天道,就算太祖再生,也难挽回如今困局。
倒是钟公子,自家的布品质好,还价钱便宜,为何还要高价收购松江布?
钟公子怕是要血亏。”
钟君义说:“如果光收购布匹,君义打算亏一千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