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于有些人觉得,以这样的方式兼并土地,还是太慢。
于是就有引倭寇入侵,炸毁新安江大堤等操作。
到了明朝后期,由于土地兼并过于严重,为维护粮价,出现了大量的土地抛荒等现象。
当初极力推动开中法,用盐引补贴商队,给出的理由就是,朝廷征收盐税,主要目的就是御边。
朝廷不如拿出盐引,直接给商队,这样不但省了盐税征收,储备物资等中间环节,还能防止官吏贪污腐败。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开中法在仁宗、宣宗时期倒没有出太大问题,到了英宗时期就变味了。
首先就是朝廷当初发宝钞一样,老朱家薅羊毛的老毛病又犯了。
既然发盐引能够解决很多问题,那就有啥事了就发盐引。
比如宗室的俸禄发不出去了,给你一张盐引。
某地出现天灾了,给你一张盐引。
总之,谁想要上朝廷要钱,都给一张盐引了事。
这势必造成盐引泛滥,而盐引泛滥的后果就是,朝廷给了盐引,不一定就能拿到盐,拿不到盐商家,就会血本无归。
大明的盐引有多泛滥,据说终明一朝,所发出去的盐引,按照当时的生产力,要六百年后,才可以产出这么多的盐。
加上当初以为减少中间环节,可以防止腐败,却往往催生出最大的腐败。
从开中法实施一开始,两淮盐运使与漕运总督。
就成为官场的香饽饽,特别是盐引泛滥之后,这两个位置的争夺,尤为激烈。
在明朝所有党争中,这两个位置,都是绕不开的话题。
那一派争到了这两个位置,那一派就更有发言权。
盐引泛滥,损失最大的自然就是商户与九边将士。
作为拥有盐引,实力最弱小的群体,自然竞争不过皇室宗亲,与那些官绅。
给九边运送物资,自然就没有那么积极。
商家破产的破产,走歪门邪道的走歪门邪道。
从而诞生了新兴行业,就是走私。
前面在讲三娘子时就讲过,为何大明通过互市,就能弱化一个敌人。
为何终明一朝,都只在三娘子掌控蒙古时期,才开发互市,三娘子一死,就借机关闭了互市呢?
主要就是互市,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而唯一得利的只有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