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靠这些俸禄,想养大量的私军,想都别想。
没有私军,就只能始终听命于钟公子。
不得不说,这个钟公子手段非常高明。
可钟公子越是高明,越没有将领会投靠他。
这也是为何钟公子手底下的兵马,很少有明军,就连与他一起并肩作战的陈永福,离开开封后,去了山东,继续做总兵的原因。
姜襄对于甘茂生此时到访,心中不免有些担忧,毕竟如今形势微妙,军官们和手底下的将士,两种截然不同的想法,让姜襄想要听听这个陆小掌柜,会开出什么样的条件。
当甘茂生提出,大同总兵一职,还是由姜襄担任。但任期只有三年,这三年期间,大同周边改种棉花、红薯、土豆等作物。
姜襄可以派一些心灵手巧的军户家的子女,去东明学习纺织,为在大同开设纺织厂做准备。
三年后,姜将军是军转民还是继续戍守边疆,由姜将军自己来定。
姜襄听说在大同开办纺织厂,颇为心动。
大同作为边疆,地无产出,民贫财寡,而且要担心蒙古的袭扰,作为长期驻守的将领,怎么会不清楚。
而种棉花与开纺织厂,都是大财源,中二公子就是靠这些,一步步做大做强,也让朝廷的那些人,看着眼红。
那些朝廷大员,心心念念想要得到的东西,钟公子就随随便便给了。
钟公子抛出的橄榄枝,不可谓不丰厚,就连手底下的将领,都有些意动。
也难怪,在大明做军户,哪怕是做到将领职别,地位都低人一等。
做了两百多年的军户,几乎没有军户,对自己的身份深恶痛绝,哪怕是世袭将领。
听说还可以军转民,将领们完全可以用这三年时间,利用自己的权利,做个富家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