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兵分两路,一路向北,攻打陕北,一路向西,进攻汉中。
一路由李岩带领进攻山西。
无论山西蔡懋德的抚军,还是振武卫,还是姜瑄的大同军,都是闻风而降。
而钟君义带着三万建奴兵,在攻下天津后,以天津为基地,四处出击北直隶。
那些企图组建民团,对抗天雄军的地方乡绅,对于天雄军,还存在一些侥幸心理。
但听说建奴来犯,一个个都像褪了毛的鹌鹑,纷纷躲避进了县城,留下乡野之地。
钟君义并不急着攻打防御坚固的城池,而是派出大量的人手,开始土改。
没收庄园土地,组建农村合作社,组建民团。
同样是组建民团,但天雄军组建的民团,是保护百姓自己的土地财产,而大明组建的民团,是保护地主乡绅的财产。
得到土地的农民,对于天雄军的到来,那是热烈欢迎。
就连原本害怕建奴的百姓,知道这些建奴,只是天雄军的俘虏,看他们也要顺眼的多。
钟君义之所以没有去攻打那些大城,主要就是这支部队,本身只是地方部队。比起袁时中、贺一龙的队伍,一直征战,野战功能差出一大截。
而且北直隶一带,作为京畿重地,武装力量,比起山陕要强大很多。
钟君义决定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做法,迅速进行土地改革。以达到明年开春,能够迅速进行春播。
但乡绅们都逃往县城,难免会担心他们会卷土重来,就像后世的还乡团一样,对那些夺走他们土地的百姓,进行残酷的镇压。
而且要进行土改,需要大量的懂得丈量土地的人力,钟君义发展起来,不过两年多的时间。
而大明的百姓,又多目不识丁,要进行土改,还要做好人口普查,制作新黄册、鱼鳞册。只能依靠那些,接受过几年教育的士兵们。
这样一来,天雄军就势必要分散各地。根本没有组织,攻打大城的能力。
天雄军缺少人才储备,此时彰显的尤为明显。
北直隶乡村何止数十万,若每个乡村,配备一个天雄军士兵驻守,两万多的天雄军,也就只能掌控十多个县。
而钟君义又不太想用,那些只会读圣贤书的乡绅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