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向敏中查案

向敏中接过小和尚案件的卷宗,初读之下,感觉案情看似并无太大疏漏。然而,凭借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他很快捕捉到了其中难以忽视的四大疑点。

首先,尽管小和尚已在严刑拷打下认罪,并详细讲述了所谓的行凶过程,但他却无法准确描绘出凶器的形态特征,这一点违背了常理,凶手往往会对使用过的致命工具印象深刻。

其次,小和尚声称金银细软连同那把沾满血迹的凶器均遗留在井边,被人拾走。人们可以理解窃贼会觊觎财物,但谁会冒着巨大的风险去捡一把明显带有命案痕迹的凶器,这不是主动往牢狱之灾上撞么?

再者,小和尚表白与女子有私情,蓄谋已久的私奔计划又怎会在黎明将近这样的简单理由下,临时做出丧心病狂的杀人举动?这种前后矛盾之处令人生疑。

最后,据当地村民和受害人家属证实,小和尚在此之前从未在村里出现过,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陌生人。那么,他又如何与被害女子建立起秘密关系,何时何地开始勾搭在一起的呢?这个问题犹如一块巨大的谜团,亟待揭开。

在幽暗的审讯室内,沉重的铁门缓缓开启,带起一阵令人窒息的寒意。向敏中踏步而入,锐利的眼神如鹰隼般紧盯着那端坐在角落的身影——一位披着破旧僧衣的小和尚。曾经那双明亮的眸子,此刻已黯淡无光,仿佛世间的一切希望都已被残酷的命运所吞噬。

向敏中拉开椅子,坐定,他必须探明这起扑朔迷离的案件真相。但小和尚的开口却并非他所期待的案情重述,而是一番玄奥难明的佛家因果之论。

“今生果,前世因。”小和尚声音沙哑而低沉,仿佛每一个字都承载着无法言说的沉重,“是贫僧前世欠下了那位女施主的命,今生注定该有此报。”

这番话语在向敏中听来,更像是逃避,而非真正的认罪。他感到一阵莫名的焦躁与不安,直觉告诉他,这背后必定隐藏着更加深邃且不可告人的秘密。于是,他挥了挥手,决定将这位奇怪的囚犯暂时收押,等待明日的再次审问。

然而,隔日当晨曦初露,再次面对小和尚时,向敏中所得的仍旧不是案情的进展,而是一遍又一遍如同魔咒般的呢喃:“是小僧欠了她一条命,我已认罪,偿命便是。”

那声音里透露出的绝望与坚定,让向敏中的心也不由得一沉。他知道,想要揭开这层迷雾,还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智慧。因为在这个看似简单的案件中,似乎隐藏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命定与救赎。

夜色如墨,小和尚的身影在牢房内显得愈发孤独而决绝。他眼中闪烁着一种赴死的决心,但向敏中却坚信,真相绝不会如此简单。

第三次提审,向敏中坐在昏暗的灯光下,紧盯着小和尚那张面无表情的脸。他一遍又一遍地追问案件的疑点,试图从小和尚口中撬出更多的线索。然而,小和尚却仿佛一座冰冷的石像,任由向敏中的问题像石子般投入平静的湖面,却激不起半点涟漪。

终于,向敏中怒了,他的声音中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你以为一死就能了结所有事吗?真凶还在逍遥法外,死者的冤屈无人能伸张!你对得起那冤魂吗?”

这句话像是一记重锤,狠狠击在了小和尚的心头。他眼中闪过一丝惊恐与愧疚,随即泪水夺眶而出。他颤抖着嘴唇,终于向向敏中吐露了实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原来,案发当晚,小和尚因无处可去,便借宿在受害者家门口的马车厢内。车厢的硬板让他睡得并不安稳,半夜时分,一阵响动将他从梦中惊醒。他悄悄掀起车帘往外一看,只见一个蒙面人搀着一个女人,正鬼鬼祟祟地从院子里往外爬。蒙面人背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大包,腰间还藏着一把刀。两人没费多大功夫就翻出院墙,消失在了夜色之中。

小和尚害怕被误会,更怕惹上麻烦,于是趁着夜色仓皇逃离了现场。他本以为这样就能躲过一劫,却没想到最终还是被卷入了这场悬疑重重的案件之中。

在月色笼罩的深夜,小和尚为了躲避大路上可能的耳目,选择了一条偏僻的小路。然而,月黑风高,他辨不清方向,一不留神,竟然踏空跌进了一口幽深的枯井。

预想中的头破血流并未到来,他竟落在了一个软绵绵的物体之上。小和尚惊恐万分,颤抖着双手摸索,触碰到的竟是一具冰冷的女尸。他吓得魂飞魄散,心跳如擂鼓,完全不敢动弹。

漫长而煎熬的一夜终于过去,天色渐亮。小和尚小心翼翼地探出头,这才发现,井底的女尸正是那晚被蒙面人带走的女人。她的面容惨白,双眼紧闭,仿佛仍在沉睡中,却又透露出一股说不出的诡异。

向敏中听完小和尚的叙述,心中涌起一股寒意。案件中的重重疑点此刻似乎都有了合理的解释。然而,小和尚并未看到蒙面人的长相,也没有提供其他有价值的线索,这该如何追查真凶呢?

向敏中沉思片刻,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心中已有一条妙计浮现。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案发的村庄迎来了一位陌生的外地商人。他身着华服,手持行囊,一副游历四方的模样。这位商人在村子里逗留了数日,成了村民们茶余饭后的热议对象。

他常常光临村口那家小饭店,一边品尝着地道的乡村美食,一边与村民们闲聊。商人谈吐风趣,总能讲述一些旅途中遇到的离奇故事,引得众人纷纷围观。村民们也乐于与他分享村里的新闻轶事,仿佛他的到来为这个小村庄带来了一丝别样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