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三思五狗

然而,就在武三思权势如日中天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政变打破了这平静的局面。公元705年,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了一场震惊朝野的神龙政变,成功逼迫武则天退位,扶植李显登基,李唐王朝得以复辟。

按照常理,经历了武周时期的动荡,新上任的皇帝应该会对武氏家族进行打压,甚至可能下令屠灭三族。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复辟后的中宗皇帝李显并没有对武氏下狠手,反而让武三思再次权倾朝野。这一举动,无疑给朝廷带来了新的变数,也让整个朝廷笼罩在了一层迷雾之中。

武三思能在政治舞台上再度翻云覆雨,其背后交织着三个女子复杂且关键的影响力,她们分别是中宗皇后韦后、才华横溢的昭容上官婉儿,以及备受宠爱的安乐公主李裹儿。

提及上官婉儿,这个名字可谓妇孺皆知。她出身名门,系前朝宰相上官仪的遗孤,因其祖父遭武则天清算,她幼年即沦为宫廷奴隶。然而凭借其过人的智慧与深厚的文学素养,上官婉儿逐渐获得了武则天的青睐,进而跻身权力核心,涉足政坛。

武则天驾崩后,精明的上官婉儿深知权力平衡的重要性,遂巧妙地将武三思引入韦后的视野,二人很快便有了不可告人的私情。这桩肮脏的政治联姻在皇宫内迅速传开,武三思与上官婉儿、韦后之间的种种暧昧行径几乎成了宫中公开的秘密。

忠厚老实的唐中宗李显对此似乎浑然不觉,或者选择有意忽视,任由武三思借助这层裙带关系,在暗流涌动的宫廷中悄然重塑势力,步步紧逼,再登高位。这一系列隐晦复杂的宫廷内幕,构成了一个围绕权力与欲望展开的悬疑画卷,而武三思的再度崛起,无疑成为了其中最耐人寻味的一章。

在唐中宗历经波折重返帝位之后,韦后效仿先辈武则天,对朝政之事伸出了染指之手,野心勃勃地觊觎起至高无上的权力,意图成为第二个武曌,朝廷上下人心惶惶,谜雾重重。

他们的幼女李裹儿,自幼在父母膝下承欢,深受中宗与韦后的溺爱,这种过分的宠爱犹如毒药,滋养出她骄纵专横的个性。长大后,她顺理成章地嫁入权贵之家,成为了武三思之子武崇训的妻子,这桩婚事更是加深了韦后与武家的利益勾连。

然而,由于太子李重俊并非韦后亲生,他的存在对于韦后及武三思等人来说,宛如眼中钉肉中刺。他们密谋策划,利用李裹儿的嚣张气焰,挑唆她侮辱太子,甚至当众羞辱他为仆役,以此削弱太子的威望与地位。

在此期间,安乐公主李裹儿不止一次地恳求中宗废黜太子李重俊,竟然提出要破天荒地自立为皇太女,进一步加剧了宫廷内部的紧张局势。

正是通过韦后与这位极具野心的女儿——安乐公主的亲密联盟,武三思得以在政局动荡中找准时机,一步步巩固了自己的势力。他悄无声息却果断有力地清除了当年协助中宗复辟的五大功臣,即那五位曾发动神龙政变的肱骨重臣,从此武氏家族在朝廷的影响力如日中天,令人胆寒的阴谋与权斗在大唐王朝的宫殿深处愈演愈烈。

回到唐王朝历史的转折点——公元705年,五位英勇智谋的重臣在洛阳城中发起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政变,他们联手迫使一代女皇武则天退位,成功恢复了李唐王朝的江山社稷。这五位扭转乾坤的英雄分别是张柬之、崔玄暐以及敬晖、桓彦范、袁恕己。

当唐中宗重新登上皇位后,这五位功臣自然而然地占据了朝堂的核心位置,成为炙手可热的宰辅,掌握着国家的实际掌控权。但此时,韦后与武三思这对野心勃勃的同盟,为了实现全面控制朝廷的目的,必须清除这五块屹立在权力路上的巨石。

他们精心策划了一场阴险的计谋,先是以甜言蜜语说服唐中宗,将五位功臣一一册封为郡王,看似荣耀,实则是剥夺了他们继续参政的资格:崔玄暐加封博陵郡王,张柬之受封汉阳郡王,敬晖变为平阳郡王,桓彦范被授予扶阳郡王称号,袁恕己则成了南阳郡王。

即便如此,五王的政治影响力依旧深入人心,难以轻易消除。于是,武三思开始实施更为冷酷的清洗计划:首先,他巧妙地将五位郡王调离中央,任命为地方刺史,表面上是让他们治理地方,实则是让他们远离权力核心。

紧接着,武三思又设下圈套,利用诬陷手段宣称五人密谋废黜韦后,导致五王再一次遭受贬谪,被发配到遥远且环境恶劣的地方担任司马,以此彻底打垮他们的精神与身体。

不过,武三思夫妇并未就此罢休,他们密谋决定,由擅长草拟文书的上官婉儿执笔,伪造一道诏书,派遣周利贞以右御史台代理的身份,秘密奔赴岭南,执行暗杀张柬之等人的任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幸运的是,张柬之与崔玄暐在贬谪途中因病离世,免遭毒手,但剩下的敬晖、桓彦范和袁恕己就没那么幸运了,等待他们的是一场血腥的厄运。

在群山环绕的贵州深林里,周利贞与逃亡途中的桓彦范狭路相逢。他下令属下将桓彦范紧紧捆绑,然后将他拖拽在新砍伐的竹桩荆棘之上,每一步前行都伴随着皮肉撕裂的惨叫声和血浆飞溅的场景,直至桓彦范全身被竹桩刮削得只剩下森森白骨,奄奄一息,最后被无情的乱棍终结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