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三餐,不说吃的多好,至少得让人吃饱饭干活。”
“对于一些年轻人,咱们可以请师傅教技术,这一点,咱可以请厂里技术好的师傅,我可以多出钱给他们,在我这里,没有什么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说法。”
“这些技术好的大师傅,如果愿意来咱们厂里,工资待遇我都可以从优给,给他们现在工资的双倍,三倍都行,只要技术过硬,不要怕花钱。”
“来学徒的农民工,只要肯学的,咱就让他在厂里学一门技术,以后哪怕他们不在厂子里待了,出去也能混口饭吃。”
“乡亲们现在苦是苦了点,可总有一天,靠自己的努力能熬出头的,咱能帮就帮一把。”
“而且,培养出更多成熟优秀的工人,万一咱要转型做电器,也有工人可以用。”
这样以后他要把二手收音机生意转型成原装电器生意,这些工人就可以直接上手了。
这年头,成熟的工人可不好找,那都在国营厂子里。
现在还不是九十年代,国营厂大规模改制,甚至关停倒闭的年代,现在的国营厂子的工人,是不可能看得上民营企业的。
对于技术好的,陈阳可以多花钱来请,但对于一般的技术工人或者普工,他是不可能花费大代价来挖的。
他也要控制生产成本,他是来做生意的,不是来做慈善的,所以,培养工人是必然需要的。
这些人在他这里是免费学技术的,学会了技术,愿意留下来成为他手底下的熟练工人,他自然会给予相应的薪酬。
就算他们不愿意待了,学了一门技术,以后也有机会去别的工厂干活,至少好过在乡下种田不是。
“哥,我跟你,果然差着境界呢。”
“我相信,咱们自己培养出来的工人,一定会努力工作来回馈厂子的,这可绝对有归属感。”
张维阳听着陈阳的话,心里颇为震撼。
这年头,师傅教徒弟都是留一手的,可陈阳却愿意花大价钱请师傅来教一群请来做工的人手艺。
哪怕他本意是希望教会这些人技术以后好帮自己工厂做事,可这格局,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