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了1949年9月27日,经过协商会议讨论后,我们依旧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公历(阳历),并正式公布将西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也就是1月1号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

陈勇:“两个历法两年新年,所以元旦和春节都有举办跨年晚会,但大部分还是将正月初一视为新年,将春节看的更重要”。

连麦的人听完,发出一计暴击:“那为啥你们没放假”。

“...因为,节假日出事的人更多,而且都是些教科书上编都编不出来的情况,这是医生会比平日更忙,但其实警察这些才是最忙的,还要巡逻,他们才是真辛苦,我们还算好,在室内”。

宋仁宗赵祯。

赵祯没顾陈勇这边的嘻嘻哈哈,自言自语道,“农历,指导农事的历法吗,还真是贴切的说法”。想了想,最后还是找来了司天监监正问了问他历法方面的事。

司天监监正:“回陛下,夏历中,呃..农历中有个概念叫朔望月,又称“太阴月”,是指月球绕地球公转相对于太阳的平均周期,为月相盈亏的平均周期,以从朔到下一次朔或从望到下一次望的时间间隔为长度,平均为29.5天。先贤把完全见不到月亮的 一天称“朔日”,定为农历的每月初一,把月亮最圆的一天称“望日”,为农历的每月十五(或十六)”。

“12个朔望月为一个周期,也就是一年,这样算来一年就是353至355天之间,而由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约为365天,12个朔望月的长度与一个回归年之间就存在约11天的差距,为了协调这一差距,先贤们引入了闰年的概念,闰年的长度为13个月,比平年多一个月,这个多出来的月份被称为闰月”。

赵祯:“直接把多出来的那些天归到12月不行吗?”

司天监监正:“陛下,一天是地球自转时间,一月是月球公转时间,一年是地球的公转时间,这三者之间是没有关系的,农历是阴阳历法,将天数强加到月份上只会导致日期节气等规律和天象不符,闰月的设置是为了让农历年能够更好地与回归年同步,从而保持节气与天象的对应关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司天监监正换了口气,继续说道:“日、月、年三者虽然没有联系,但我们可通过合理的历法制定和闰月规则的应用,可以确保24节气在农历中的位置相对稳定,稳定才能更好的指导农业生产”。

赵祯:“那闰年是怎么设置的?”

司天监监正:“回陛下,闰年的设置很复杂,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二十四节气的分布等。通常,农历中闰月的设置是为了确保农历年与回归年基本同步,特别是确保中气,也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奇数节气,如立春、惊蛰等落在农历月份中的正确位置,以指导农事生产”。

总的来说,历法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要反映天体运动的真实情况,还要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求。例如,农业生产需要准确的季节划分来指导农作物的种植和收割,人与人交往需要统一的日期来记录重要事件和节日。而一年天数的确定则是历法制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权衡和调整。他们间的对话被系统放上去了,陈勇看到了,就插入了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