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希直言不讳地说了出来:“只有一个办法,去南边富庶的大明抢,抢茶、抢吃的、抢壮年的男人和女人,抢他们想要的一切东西,这样部族才能活下去。
我的看法是,大明现在官府垄断、严格控制的‘茶马互市’,表面上大明占了便宜,可以让我们换到更多的鞑靼、瓦剌人的马匹等物资,但也正是因为这种不公平的贸易,让他们生存艰难,逼着他们来抢我们。
说直白一些,鞑靼和瓦剌人的日子过不好,我们大明的边疆也不得安宁。”
实际上,从十五世纪到十七世纪,就是差不多从明朝的永乐时期,一直到清代的嘉庆时期,中国的气候变得十分寒冷,被称为“明清小冰期”。
明《万历武功录》有记载说,明代蒙古草原地区有“时冬寒草枯马饥”之说。北方游牧民族生存环境的艰难可想而知。
因此,北方部族向南侵扰、劫掠,和当时气候寒冷造成生存环境恶化,有很大关系。
如果南方的大明国只知道一味地对抗,那么陷入绝地的北方部族为了生存,小则侵扰劫掠,大则在大明虚弱的时候,大举进攻大明。
后来的“土木堡之变”,就是很好的例证。此为后话,不提。
听了高希的一番话,永乐皇帝与杨士奇都沉默不语。
“郑大伯、大人,我说的互市,是说要尽可能放开互市的限制,不要搞官府垄断,也尽可能不要限制具体交易什么东西。
除了官府禁止交易的,其他的东西,谁都可以到互市,与鞑靼、瓦剌交易。
而且要鼓励交易、不课重税。
这样一来,交易量就大,有更多的茶、更多的马、更多的其他货物进入互市。
物稀则贵、物多则贱,只要能够充分交易,到时候茶叶会便宜不少,但马匹的价格也会大幅下跌。
如此一来,对双方都有好处。瓦剌人换到了他们想要的足够多的东西,就可以从根本上减少他们侵袭大明的动力。
多收一点互市的税,多赚鞑靼人、瓦剌人几匹马,和他们不断侵扰大明边境造成的财货人口、安全利益损失相比,孰轻孰重,不难分辨。”
呼~,吸~,永乐皇帝和杨士奇听到此处,都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地吐了出来,有茅塞顿开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