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心机帝

每一次下西洋,船队总人数高达二万七千多人,船只总数超过二百艘,每次海上航行时间长达一两年。

想一想需要备办的瓷器、药材、丝绸、铁器等各色货物,还有造船成本、人员薪酬、伙食开销、兵器弹药等等,就算放到今天,也是一笔极其庞大的开支。

有学者研究统计说,郑和七下西洋的总成本高达六百万两白银。也就是说,每一次的平均成本约为八十五万两白银。

今年年底,郑和将要第四次出使西洋。这不,钱又不够了。

永乐皇帝亲自带着郑和来要钱了!

掰一掰手指,前三次下西洋,已经花出去二百五六十万两银子。

有人通过折算估计永乐初期,每年的财政收入约为1100万两白银。听起来好像还行,支撑一两年才一次的下西洋,应该没什么问题!

但一次八十五万两的开销,已经占到了岁入的7.7%,那不是一般的高,那是相当高啊!

问题是,国家并不是只有“下西洋”一件事,北征、防倭、平乱、赈灾、水利,哪一样不要花钱?

还有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大明的税收以农业税和人头税为主,主要以实物形式缴纳,这岁入1100万两白银是折算出来的,其中真正的白银部分并不是大头。

收税可以收实物,但采办物资必须要用银钱。

不难想象,缺钱,是确凿无疑要发生的事情。

现在又要下西洋了,八十五万两还有相当一部分缺口呢,后面还有不知道多少次“下西洋”,这个无底洞,谁受得了!

“陛下,夏元吉大人来了,在殿外候着。”太监禀报。

“哦,这个夏元吉,倒是消息灵通。平时朕要钱,朕找他都难。一听说议下西洋的事,他就来了,定是与朕打擂台来了。让他进来。”

“父皇,儿臣以为,现在北疆局势不稳,前次已经确定备战的预案,户部正在筹措军需粮草。奴儿干都司(在东北方向)去年新置,经略东北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还有运河疏浚、交趾和贵州局势不稳、东南防倭等几件大事,还有父皇的吉壤(永乐皇帝的陵墓“长陵”)亦在兴建,此次下西洋若能缓一缓,朝廷负担也可小一些。”朱高炽说道。

夏元吉走了进来,正好听到太子所说,他向永乐皇帝行了君臣之礼后,开宗明义。

“陛下,臣一向反对下西洋,并不是反对陛下经略西洋的雄心,而是反对寅吃卯粮。国家行政,和老百姓过日子是一样的,量入为出为要。太子刚才说的几项大头开支,加上日常花销,今年的朝廷开支估计会有两千万两的亏空。”

夏元吉这话并非夸大其辞或空穴来风。《剑桥中国明代史》中说,估计永乐时期所有活动的消耗,是当时国家财政收入的三倍。

如何应对巨大的财政赤字?不加节制地加征税收,是一个办法,看起来没有成本。

果然,朱高煦毫无顾忌地说道:“这有何难?加税便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