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盈还是亏?这是个问题

在中土大明名贵无比的象牙,郑和船队在当地却“论斤采买”,“每斤五百文”。也就是说,一只大明的普通碗碟的价值,居然是象牙的几百倍。

理论上,如果你是随船下西洋的船队中的一员,你只要带上一筐大明普通的瓷碗,再回国时就“财务自由”了。

下西洋,明明是一本万利的买卖,为什么整个文官集团都要反对?

很简单,因为他们捞不到好处。

倒不是说,要给官员们发多少红包、涨多少薪水,至少你得让官员们能保证正常的生活吧!

自大明立国起,明朝的官员薪水就很低。不,是极低。

比如高希,现在是从六品的官员,他的月俸是8石大米。

明朝“一石”约为现在的94.4公斤,算下来“8石大米”就是755公斤大米。光吃肯定是够了。

要注意啊,这“8石大米”是工资(月俸),不是口粮。除了留出口粮,你要穿衣吧,你要坐轿吧,你要盖房子吧,你要买油盐酱醋吧,你要娶娘子吧,过年你要发红包吧,你要偶尔出去聚个餐吧,你要买文房四宝吧,你偶尔还要向上司意思意思吧?

还有呢,你要请师爷、幕宾的话,也得你自己出钱。

8石大米的月俸,你说够不够?

还有让人恶心的呢!

到了永乐朝时,发这么一点薪水还要实行“米钞混合”的办法来发。

按官员品级不同,米钞混发的比例也不同。高希属于从六品,适用的是“米六钞四”的发法。什么意思?

8石大米中,大约5石发米,还有3石折成大明宝钞来发。

我去,大明宝钞贬值不要太快,但明廷一直按官方定价发,永不改变,这不是明抢吗?

大明宝钞从洪武六年(公元1375)开始发行,到永乐初年,已经贬值了十倍。等于钞的部分,永乐皇帝克扣了官员们九成的工资。

米的部分呢?永乐皇帝做得也不地道,采用“折色”的办法。什么意思?

就是我不发米,我用其他东西代替,比如从西洋易货贸易带回来的苏木和胡椒。

问题是,苏木和胡椒进口得太多了,早就成了不值钱的寻常物,堆在仓库里都没人要。

拿这些东西当薪水发,哦,你是来“去库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