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旨完婚,婚堂变公堂,知县老爷秉公办案,状元郎与世家小姐排除万难、终成眷属的故事,再次成为松江府吃瓜群众的谈资。
还有说书、唱戏的,将这段故事编好了拿出来演,据说看客如云,戏园书社获益颇丰。
高希将袁纨迎娶回丁家村,享受着难得的一段蜜月时光。
不过就算远离朝堂,他仍旧很忙。
他已经有三年不在家乡了,如今的丁家村早就变了模样。
锦绣织坊现在的织机规模已经达到了一万二千部,早早完成了高希当初的规划目标。
由于丁家村棉纺织业上下游大小配套商号齐全,在丁家村设厂房生产棉布,有产业集群造成的规模优势,生产成本大幅降低,由此吸引了大明各地的资本来此投资或设厂。
大量的厂房和织坊建设,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大量的建筑工人。
厂房和织坊建立起来后,又需要大量的工人。
大量的工人又产生大量的基本生活需求,衣食住行、通信、生娃、读书、看病等等,这又造成了大量的商业机会。
于是,酒楼、茶肆、私塾、医馆、车马行、镖局、杂货店纷纷出现。
丁家村大量的农田已经改作建设厂房和商业设施,而且显然无法应付经济如此高速增长的用地需求,地价、房价、房租均猛涨。
丁家村正走在高速城市化的道路上,周边乡村受丁家村经济辐射和溢出效应的影响,也在经历着这一变化,只不过比丁家村慢了不少。
可以说,现在的丁家村空前繁荣,到处都在热火朝天的搞建设。
随处可见的工地,全天候不分昼夜地施工,唯恐开业晚了,错过赚钱良机。
丁家村的乡民们现在人人乐开了花,发家致富对于他们来说,太容易了。
努力一点的人家,除了将自家土地交给村里统一经营外,有的人出租自家的屋子给外来打工的人住,有的开起了小杂货店、小餐馆,有的去厂里、店里打工,收入大幅增加。
最懒惰的人家,啥也不干,也能凭着土地出租的收入过上好日子。
更何况,丁家村在锦绣织坊还拥有一部分股票,每年的分红收入就不得了。
然而,高速发展过程中也带来大量的问题,比如治安问题、环境卫生问题、交通问题、人才缺口问题等等。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