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七七八八的算下来,三个月后,居然也卖掉了差不多九十万两国债券。剩下来的十万两,就放在锦绣旗下的几个代售点,面向老百姓慢慢卖吧!
夏元吉内心颇为高兴。虽然一百万两白银还不能满足新都营建所需,却是一个筹钱的新路子,总体上也算顺利。
此外,他还听从了高希的建议,在新都城中,除了紫禁城外,最好的位置都规划为商业区,并成立了“新都招商局”,大力招募各式大商号、小商铺入驻,并承诺减税、免税、延后缴税、有条件免役等一揽子招商优惠方案。
这一招还真灵,各地有大量的商号、巨贾立即前来,抢占未来新京城中最好的地段和位置。
这些人可不傻,都是极有长远眼光的人,现在还有如此优惠的政策。
这么大的便宜,不占白不占。
另一面,高希又给工部一把手尚书宋礼写信,让他赶快上书皇帝,推出一个“新都新城区开发方案”。
实际上也是一个招商方案,说白了,就是在北平划地开发新城区,但不用朝廷出钱,将地卖给或租给开发商,由这些开发商出钱建设,以后任由他们收租金、做产业。
这样一来,朝廷卖地、租地能得一笔钱,一分钱没花还“大兴土木”和朝廷一起建设新都城,建成后商业繁荣朝廷又能多收赋税,一举多得。
幸好此时,朝廷没有专门的“商部”,否则这种好事也不会被高希“抢了”,由工部出头。
由工部出头,后续收钱自然也可以由工部收。
事实上,明代的财政体制就是这样散乱。
户部相当于后世的财政部门,但国家的税收并不全归它管,皇帝的内库收了一部分,和工程有关的税收则由工部收了一部分。
宋礼的奏折一上,永乐皇帝当然很高兴,不用朝廷,也不用他花钱,就能让商人们一起来建设新都城,那有什么不好的。照准!
永乐皇帝心中记挂着北平的改造和紫禁城的营建,批完户部和工部关于新都城建设的奏折,就带着夏元吉和宋礼北上,一同去视察一下北平府的新都营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