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弹棉花呀弹棉花

叶晨试了一下效果,一天能脱籽一百多斤不成问题。

说干就干,把棉花泡湿,再脱籽。还要检查一下,避免有残留的棉籽。

这个时候,秋收已经结束,小米和大豆都收获了,小米亩产四百多斤谷子,脱皮之后也就能剩三百斤小米,大豆亩产只有一百四十多斤,自己榨油足够了。

下一步是烧荒,为什么要烧荒?古代没有农药,为了防止病虫害,只有烧荒,尽可能的把虫卵都烧死。

然后就是洒粪水,准备耕地。

有了黄牛,耕地快了很多,几天的功夫,一百四十亩地都耕了一遍,留了十亩地准备继续种棉花,其余的都种上小麦。

自从修了导水沟,地里再也不那么内涝的,所以小麦生长还是不错的。

东西李村的村民看到叶晨能一年两收,产量翻倍。

再看自己家的粮食,抠抠索索,夹杂野菜蔬菜,勉强能吃一年,这还不是顿顿吃饱。

所以村民们开始眼红了,原来叶晨只是不学无术的铁匠,打铁技术也不好,没想到结了婚才两年,日子天翻地覆。

李二怎么这么有眼光,倒贴着把丫头嫁了过去。现在看看人家,顿顿吃干的,还经常吃肉,李二都胖了一圈。

有的心眼比较活泛的,就托李二问下,叶晨的地怎么能种小麦,他们却不行。

叶晨让李二告诉大家,他也是村里人,不会忘记大家,现在刚开始起步,以后会需要很多人来做工,到时候很多人都有活干。

这还真不是画大饼,叶晨想把棉花推广出去,还需要更多的地和更多人来干活,他准备先把两个李村的地都收过来,村民他来养,赋税他来交,村民只负责干活就行。

不过路要一步一步的走,步子不能迈的太大,第二架织布机就让叶晨扯着一回,自己不能再扯着了。

快入冬的时候,村里居然又来了土匪,五六十人,好几辆大车,不过都是空的。

这伙人不是麻袋山的。麻袋山的吴麻子人家说话算话,说免了两个李村的粮食,这两年就一直没有来收粮。

这伙强人张口每家五十斤小米,比麻袋山黑多了,比官府都他妈的黑,官府还按人头收赋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