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百里驰援,紧急突袭

叶晨挺喜欢跟村民一起下地劳作的。特别是在乡下,跟大姑娘小媳妇们一起劳作。在那个年代妇女还没有被礼教压抑的特别厉害,不少妇女为了能吃饱饭,都跟老爷们一起下地干活。

时值夏种时节,暖风吹得衣衫薄。脖子上搭了块棉布,叶晨忙的热火朝天。

地里干活是需要气氛的,叶晨就比较喜欢带动氛围,他们这一队人,一路领先,把另一队远远的落在后面,这种成就感比打了一次大胜仗都感觉舒心。

特别是一群大姑娘小媳妇用崇拜的目光看着他。她们可听说了,叶晨是个大官,没想到这个穿着普通布衣的大官干活还这么厉害。

叶晨现在干农活的地方是青州府下辖的北海郡,这里曾经出过一个名人,农圣贾思勰。

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可以说是华夏民族存在最早的农书,学农业的叶晨对此很了解。

贾思勰不光是为农学家,还是一位思想家,他提出“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反道,劳而无获。”

他很早就提出了:人类要顺应自然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厉害不?光看他说的话,就非常契合华夏民族的“天为我用”的思想。

《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书,书中提及了育种、育苗、嫁接、牲畜的饲养等多方面的经验。嫁接,现代种植业也大力发展的技术,贾思勰先生已经详细写到书里了,就说牛不牛?

北魏时期,比叶晨穿越后所处的年代早六百年,比他穿越前早一千五百年。

《齐民要术》中很多的知识,一千五百年之后还在用,说明当时华夏民族的农业走在世界的前沿。

但为什么华夏民族后来就落后了呢?以至于叶晨穿越前百分之八十农作物的种子都需要进口呢?

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北海还发现过一样东西,一直被埋没了,如果这样东西有更多的出土,那么华夏的文明出现的时间很可能继续被提前。

这样东西就是骨刻文,一般是在大型动物的大的骨骼,如牛骨或者大象骨骼上刻画的文字,据说要比甲骨文还要早一千多年,只是发现的数量太少,尚需要更多的佐证。

也有传说文圣仓颉就是在北海发明或者收集了文字,不过只是传说。

北海还有一个人也是很出名的,那就是夙沙氏,《千字文》中的“夙沙煮海”,说的就是盐神夙沙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