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尚书就差直言,皇上你要多少人?只要你下旨就行!
……
后勤一事,皇上朱土安问了一个遍,在确定无问题后,最后将目光看向了太子朱文奎。
看着父皇饱含深意的目光,
朱文奎明白了父皇的意思,外患面前,岂能有内忧。
自己提出的有五弟负责改制一事,老二提出个白鹤书院一事,可以进行,但是力度减轻了。
否则前线战争不断。后方为了这些狗屁倒灶的事,在拖了后腿,很容易引发大问题。
其实,不用父皇特意交代,太子朱文奎自己也有这种想法,大明哪一次大是大非面前他们兄弟何曾拖过后腿。
“父皇,儿臣以为事分轻重缓急。”于是,太子朱文奎率先发言。“不如调四皇子朱文勇前往南直隶坐镇,到时大战的消息席卷民间,届时有四皇子朱文勇坐镇南直隶,既可安抚民心,又可监督改制。”
二皇子朱文志不甘落后。
“父皇,寒门多士子,血气尚方刚,不如择其中下者,弃笔从容,再立功勋。”
朱文志目光坚定。
“常言道,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文武文武,在大明何曾分过家。”
“吏部尚书李飘摇之子李岩,品行端正,不为奢华,可静心钻研,父皇何不封其为大学士?这样,天下寒门世子入院学习,又有九皇子朱文宝在院学习,何愁名声不显?”
两位皇子的接连发言无不在透露着已经有了退让之意,或者说在战争面前他们放弃了内斗。
他们不想让自己的争斗影响战局。
唯有太子朱文奎的操作让人有些哭笑不得,但又让人挑不出毛病。
楚王正在肃州,若不下圣旨将四皇调走,怕四皇子……。
太子对于两位弟弟的爱护可谓是关心至极。
“如此安排,甚好,深得朕的心意,准了!”朱土安敲了敲桌子,朗声说道。“大黎王庭王庭不宣而战,非大国之风范,与强盗何异。太子即刻写缴文明发天下。”
太子朱文奎先是疑惑为何要写檄文,但紧接着就想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