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问心路

而那山脚下的异象真就没人提及。

行进的路上,以朱文宝为首。

一圈胡子白花花的人,围拢在朱文宝一丈外。

虽然没有阿谀奉承,但与这些老夫子说起话来,朱文宝唯一的感觉就是累。

知乎者也,都是寻常的,引经论典才是朱文宝头疼的。

本来朱文宝还以为会像小说中那样,见识到一些狗血的爱情事件,或者是身背主角光环,脚踩累累踏脚石的学子逆袭之路,又或者是常跪于巨鹿山门口求学的寒门士子。

此间,不但没有见到。

反而因为自己的身份,始终被人守护在中间。

别说学子了,就连那些老学究老夫子们,也只有极个别德高望重的,能陪在了一丈内。

当然也有少部分或是出淤泥而不染的性子,或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品格。

在见完礼后,陆陆续续的离开了。

经过詹徽在一旁的提醒,朱文宝终于想起了正事。

“陶大人。”

“下官在。”

“来参加文坛交流会的学子,已有多少人了?”

“回楚王,按照登记造册的数字,共有七千六百一十三人,其中各大学府的学子,共计五千三百二十九人,”

后面陶谦特意强调的数字,朱文宝明白,通俗的讲这些学子都有根脚!

至于剩下的那一千多人则就是寒门世子或者自学成才。

本来朱文宝还有心问一问白鹤书院来了多少人,但是考虑到现在这么多人跟着自己。

自己乃是楚王又是负责人,在单独拎出白鹤书院,难免不被有心之人做个文章,想了想也就放弃了。

“这些学子的衣食住行安排的怎么样?”

“这一点还请楚王放心,所有的衣食住行皆由河南道负责,同时为保障文坛交流会期间的安全,河南道更是调遣五千守卫军驻扎在山脚下。”

“出行前,太子就说过,陶大人办事儿心细如发,现在看来确实是如此。”

“有陶大人在,本王也就放心了。”

“太子的称赞,臣愧不敢当。”

“这些学子都是大明未来的中流砥柱,心细一些,乃是下官职责所在。”

一个臣和下官的自称,朱文宝笑了。

随后。

詹徽和陶谦细心的商量着文坛交流会的事宜,朱文宝在一旁不时的出言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