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与拗相公的初见

苏过上岸来到父亲身边,听两人刚说完丧子之事,王安石第二次罢相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长子王雱英年早逝,所以对苏轼幼子夭折一事心有戚戚。

不过两人见惯风雨,见苏过过来便扯开了话题,苏轼介绍道:“这是我三子过,熙宁五年生于杭州。”

小主,

苏过忙上前见礼道:“见过王公。”

王安石点点头,笑道:“我虽在江宁,亦常闻子瞻为子作诗。”

苏轼笑道:“左右一闲人,才得享天伦之乐。”

两人昔日为变法一事闹得颇凶,变法之初神宗皇帝全力支持王安石,像苏轼这样的反对派自然被发配地方。

后面的乌台诗案却与王安石无关了,他能活着出御史台还有王安石那句“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的功劳。

没想到十几年后,两人俱是不如意,反倒可以坐下来闲话家常了。

王安石说道:“官家此次恩旨让子瞻去汝州,起复之日不远矣。”

苏轼摇摇头,叹道:“老迈之躯,早已不堪一用了,看到朝廷告词有‘人才实难,不忍终弃’一语,这才勉强行之,不负官家之意。”

二人虽分属不同阵营,但致君尧舜上的心意总是一样的。

王安石也是唏嘘不已,退下庙堂后,才发现新法的实施上确实有诸多问题;而苏轼正好相反,被贬出京城这些年,他多地为官,又黄州为民,开始看到变法中某些条例的可取之处。

苏过在一旁安静听着,如果记忆没有偏差,神宗皇帝的大限就是明年了,而王安石与司马光这对冤家也将在新帝改元当年、也就是后年相继去世,留下各自的余党继续争斗不休。

这么说也不对,其实也算不上余党,都是些摇旗呐喊之人,顶着他们的名号争权夺利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