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流民

“粮仓已经按照命令开仓放粮了,并且也将粮食分发了出去。”

另一个官员继续紧接着说道:“正在的三百万两白银,也已经分批次运了出去。”

“一切都按照王爷吩咐的那样,一样一样进行着。”

“……”

忠顺王一边吹着茶碗里的茶轻啜一口,脸上的表情并没有丝毫的变化。

等到众人说完后,他才开口说道:“有劳诸位了。”

“如今百姓受难,各位也就辛苦辛苦,都是为了朝廷为了百姓!”

听到王爷这样说,众人立刻起身连说“不辛苦,不辛苦!”

忠顺王说了一些场面话后,便让官员们离开了,然后对着帘子后面的幕僚说道。

“将他们说的一一记录,写个折子吧!”

“也让皇上了解一下事情进行到哪一步了。”

说完就走了,幕僚收拾了一下记录的纸张,也回到自己的小书房开始写折子。

忠顺王养了不少幕僚,或者也可以说是代笔的书生。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久考不中,但家中也没钱再支持他们继续考了。

这些人,便会在京城中挑选要投靠的势力。

而京城之中要说现在最得皇帝喜爱,地位也高的,那也就只有忠顺王了。

所以来投靠的人也是最多的。

而这些幕僚最大的作用的就是给忠顺王出谋划策,并且书写文书奏折。

若是得了老王爷的青眼,有很大的可能做个官,那么他们在王府下的功夫也就没有白费。

奏折很快就写好了,我忠顺王看过后,没有什么问题,便递了上去。

奏折上自然是一片安好,皇帝便将这件事放开了。

但是皇帝不知道的是,城外的流民并没有减少,甚至还在增加。

而这些,都是居住在紫禁城的贵人们所不知道的。

贾珠三五不时便回到城外,看着这些流民,城门司不允许他们进城。

他们只能在城外驻扎着,但总归不是一个长法。

甚至到了后面,贾珠已经不让李纨和王熙凤还有府里的小丫鬟们去城外亲自施粥了。

而且,也断掉了给他们的馒头,每日只给两碗白粥。

只能够保证这些流民活着,却不能让他们有多余的力气去做其他事情。

这日,贾珠没有坐轿子,而是带着传文一同走到城外粥棚。

他担心的事情总归还是在发生着。

三五个男人,喝完了自己手里的粥,开始打量着领粥的人群,很快他们就选定了目标。

是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他刚领了一碗粥,小心翼翼的端着朝大树下的一个女人走去,想来应该是他的母亲,旁边还有一个容貌相似的小女孩。

男人们立刻向前,朝那个小男孩走去,不等他反应过来就抢走了小男孩手里的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