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用命消民怨

而忠顺王也识趣的抱病了,在家中闭门休养,谁也不见。

皇帝派了御医前去诊脉,自然而然的得出了忠顺王操劳过度,思虑上身,必须要静养的消息。

而这个消息也在随着太医进宫后,传的沸沸扬扬。

皇帝并没有放弃忠顺王,这个时候让他躲避风头,也是为了他好。

贾珠听着这个消息就知道,忠顺王要比北静王更棘手一些。

调查进行的很顺利,皇帝摆明了找替死鬼,那么吏部也好,大理寺也好,做事都很麻利。

直接从已死的甄于靖身上开始做起了文章。

这种事情不查不知道,但是只要查起来,哪怕只是一丝线索,也能扯出来后面一系列的事情。

大理寺先是从甄于靖的家产入手,俸禄银两什么的都不是问题,但是东山的土地地契却是实打实的记录在册的。

甄于靖在东山布政使的位置上不过短短几年,却也能够东买西凑了大片土地,并且土地连接庄子。

土地仍分官田、民田。

而官田主要来源自前代的官地和抄没其他有罪官员地主的田地。

朝廷从建国起,便大力鼓励农民垦荒,采取过募民垦荒和移民垦荒等政策。

所垦土地无论有无原主,所有权归垦荒人所有,作为永业田。

所垦土地,免税三年,而且对所垦土地数量不做限制,计税亩数之外另垦的土地实行免税。

但是皇室、贵族、官僚、甚至寺院都采取各种手段占夺民田。前朝皇亲国戚往往以“空地”、“闲地”等名义,乞请皇帝赐田。

当今朝廷也不乏与皇帝亲近的人用这种办法来霸占农民的土地。

而当地父母官,则利用占田制度,使已经被开垦的土地变成一田二主,再逐渐过渡到自己的名下。

而就这短短几年,甄于靖所占土地便达到几百亩之多。

而这些本来在甄于靖名下的土地,在他死后,便不知不觉的转到了其他官员名下。

但三分之二都转到了忠顺王府上的一名幕僚的名下。

大理寺按照皇帝命令办差,拿人,但涉及到忠顺王便无法擅自做主,只能上禀皇帝。

第二天,那个幕僚便直接去了大理寺投案自首。

将罪名全部都揽到了自己的身上。

但是并且供出山东布政使甄于靖是他的同谋。

看着大理寺审出的这个结果,贾珠只觉得可笑。

当然他也很同情大理寺,想来他们也已经尽力了。

忠顺王想要保住自己手下的人,但是皇帝铁了心想要人来顶罪,大理寺在中间自然是左右为难。

便找了一个已经死了的人来背锅,倒也是为难他们了。

不过很显然皇帝并不满意。

毕竟死了的人,是不能游行,也不能杀头的。

若是鞭尸恐怕也不会让百姓们满意,必须要罪人的鲜血来化解掉百姓的怨气。

所以皇帝对大理寺这次调查出来的结果,并不满意,没有理会批示。

紧接着,下了一道口谕。

忠顺王辛苦了半辈子,如今生病便给了一个在家休息三个月的恩典,不用上朝也不用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