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时初,阮归思已经等在交趾胡同口。
前一晚,姜一山和申式南两人谈到夜深,足足喝了两坛酒,姜一山酒量好,喝得多一点。
阮归思被安排在姜一山家临时住了一晚。拿着申式南留给他的钱,一早就找了一家混堂梳洗干净,再买了一身干净的衣服。
如今的交趾胡同已经不纯是交趾人居住。
永乐朝和宣德朝的几十年间,大明各地散落有约二十万交趾人,这其中,有官职做到大明工部尚书的胡元澄,有诗人阮飞卿等。
宣德三年,在内阁三杨的力主之下,朝廷下诏弃置交趾承宣布政使司。
此后,留在顺天府和南京等各地的交趾人以及他们的后代,再也没法像以前一样自由顺畅地回到家乡。
不知什么原因,申周二人在交趾胡同口站了好一会儿,既没进去,也没说话。
“二三十年前,在这里就能听到郎朗书声。如今,私塾都没几个孩子了。根断咯……祖宗都回不去看。”二人身后,不知何时来了一位背微驼的老人。
也许是看二人一动不动,也让他回忆起了往昔,忍不住摇头叹气。
老人清瘦,头戴瓜皮帽。攀谈之下,得知老人姓武,是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嘉兴直隶州的人,后被选送到南京国子监读书,再后来考中进士,官至正五品礼部仪制司郎中。
明人讲究落叶归根,官员致仕后,基本上都回到家乡,可是,武郎中却再也回不到自己的家乡。
“黎贼残暴多疑,早年一些回乡的同窗,均被黎贼爪牙抓走,以甄别之名折磨致死。”老人浑浊的眼珠,似要燃起愤恨之火。
申周二人已大致了解那段历史,知道他说的黎贼是指当初的交趾叛军首领黎利,朝廷弃置交趾后,黎利建立大越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死老头,你在瞎说什么呢!”几人正聊着,一位老妇人手提两尾鱼匆忙赶来,有些气急败坏地呵斥武郎中。
武郎中似乎有点怕她,急忙解释道:“我看这两位大人不像是锦衣卫,也不像是东厂的人。”
“那也不许瞎说。走走走,回家去,今日炖鱼汤给你喝。”老妇人说着就要把武郎中拽走。
申周二人对视一眼,忙出示腰牌表明身份,并问东厂锦衣卫来这是什么意思。
老人放下心来,说出缘由。原来,二杨案爆发后,东厂和锦衣卫就时常打听哪些人在妄议交趾弃置。
有几人骂马骐该死,骂三杨有眼无珠,后来那些人被锦衣卫抓走就没见到过。之后再也没人敢公开议论。
难得有人陪着说话,武郎中哪里肯走。老妇人走后,武郎中为了证明自己不是怕老婆的人,说起了他和老妇人的故事。
老妇人姓杜,叫杜小满,也是交趾人,不过,她是出生在海边一个叫沱灢的渔村,属于交趾承宣布政使司顺化府。
当时,福建承宣布政使司泉州府、漳州府来了一些人,觉得这个地方像一个大大的“岘”,所以沱灢也叫岘港。
十四岁那年,杜小满跟随家人上了一艘漳州来的船一路北上,最后到了交趾布政司奉化府。武郎中当时恰好在奉化府走亲戚,一眼相中了她,便托媒说亲。
武郎中的家乡嘉兴直隶州属于内陆,杜小满嫁到武郎中家里的第二天,由于饮食习惯不同,杜小满什么都吃不下。
恰好武郎中的几位小侄子和小外甥在河里钓了几条鱼回来,一家人七手八脚把几条鱼烧成汤以后,海边长大的杜小满这才勉强吃了点饭。
武郎中谈兴正浓,杜小满提着菜刀喊他回家,他磨蹭了半天也只好告别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