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疯狗与人性

百越风云录 苏伯泥 2088 字 19天前

可绩溪县的胚料收购被两户人家垄断,价格被压得很低,根本卖不出适合的价格。两户人家一东一南,偶尔他们也会放出风声,收购价比另一家高。

两家有时候也想收点上等胚料,就会预先提价。今天有消息说,南边赵家提价了,人们就一窝蜂地大车小车、肩挑腰背,把制好的胚料送去赵家。

后天有消息说,东边杨家提价,那些没卖掉,或者觉得价格不合适,舍不得卖掉的制胚人,又巴巴地带上几百斤胚料去往东边杨家。

其实价格也高不了多少,主要是胚料等级上,人家说了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同样的胚料,收购的人根据光泽度、块度、粒度和硬度肉眼判断,口松一点,可能就是乙等料,比丙等料要多得几十文钱。

胡晓非的哥哥是把采石好手,眼光独到,采到的很多石料不是甲等就是乙等。可人家负责验品的往往只是随便瞟一眼,开口就降一个等级。

这种时候,采石制胚的人根本无处讲理,只能任由欺压。不认这个等级也可以,带上你胚料走人。

可问题恰恰就在于,每次哪家提价,去往哪家的路上,就会有人拦路收买路钱。有时候同一段路,还会有两拨人收钱,另一拨人收的是过桥费。

不交钱就别想过去,可这笔钱一交,提价多得的那点钱又没剩多少了。如果不认人家喊的等级,硬要把胚料带回去,累死累活不说,下一次来还得再交一次过路钱。

这样三番两次折腾下来,上好的胚料也得砸在手里,胚料没卖掉,光是一路的开销和官府的税钱,就能让人赔得底朝天。

总有几个不开眼的,最后不得不一怒之下,将辛辛苦苦开采来,又辛辛苦苦制成胚的石料,当众砸碎在路边。最后又在验品人的冷笑下和同行的注目下,铁打的汉子也忍不住抱头痛哭。

很不幸,他哥就是其中一个哭过的汉子。

胡晓非是在多年以后才知道,东边杨家和南边赵家其实是一丘之貉,他们提价收购的那部分钱,又通过拦路收费回到了两家人的手中。

不过,当时的胡晓非并不知道这一点。他家人倒是听说,隔壁的歙县有人以高价收购他们这里的胚料,而且等级判得实打实。

为了多卖几个钱,十三岁的胡晓非和哥哥两个人,挑了十块甲等胚料和五块乙等胚料,装入两个篮子。趁着月色,连夜翻山越岭,把胚料背到歙县去卖。

那次,哥俩算运气好,卖得不少钱。可惜,没多久,就听说歙县那家制砚作坊被人告发,吃了一场官司后,倒了。

“那晚的月色,照在人迹罕至的山路上,有点暖暖的,我永远忘不了。”

胡晓非晃着半闭的醉眼,手拍胸脯道:“去歙县的那条山路,知道的人不多,一路上,鬼火时不时闪现。式南老弟,不是吹,那时我才十三岁,可那晚根本就没怕过鬼。”

“人,比鬼可怕多了!你同不同意?”胡晓非突然一拍桌子,然后趴在桌子上“呜呜呜”哭了起来。

雅间只剩他二人时,翠柳楼也只留了三四个侍女远远候着。申式南朝侍女比划了一下,侍女转身去拿了两块温热巾帕过来,申式南伸手接过,又挥手让侍女退远。

侍女们识趣,背过身去,并没有看他二人。

申式南拍拍他的肩膀,三五个呼吸后,胡晓非抬起头,接过巾帕擦了擦脸。等他再次端起酒杯,原本迷离的醉眼,变成了司马懿那样的鹰视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