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爹,我还要。”申固将喝光的空椰子递给申式南。
“好。我给你再开一个。”申式南道。
“小孩能多喝么?”钱樟落有些担心。
“但喝无妨。椰子性温,可充饥,对面色大有裨益。”申式南道:“东坡先生也喜欢喝,他还写诗夸赞呢——‘天教日饮俗全丝,美酒生林不待仪。自漉疏巾邀醉客,更将空壳付冠师。’”
申式南刚开好两个椰子,八百大甸司新任同知许匡求见。
许匡是三国名士许靖的后人。许靖曾被举孝廉,任尚书郎。后投奔王朗,王朗兵败后,携家逃往交州。
建安八年(公元203年),汉献帝改交趾刺史部为交州,辖今广东、广西、越南北部和中部。孙权立国后,交州拆分为广州和交州,其中,交州治龙编(今越南河内以东。)
许靖到交州后,受到时任交趾太守士燮的礼遇。许靖受刘璋所邀前往蜀地,先后担任巴郡、蜀郡太守。刘备称帝后,许靖受封司徒,位列三公。
许靖感恩士燮礼遇,出发前往蜀地之前,留下一子许微供士燮驱策。
士燮治学精微,为政开明,使交州安定发展,百姓富庶,成为乱世三国的世外桃源。士燮为人虚怀若谷,礼贤下士,数以百计的中原名士前来投靠,中原普通百姓更是纷纷举家南下交州避难。
中原名士和百姓的到来,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学文化,使得交州发展更上一层楼。交州兴盛的儒学,还深深影响了交州周边的其他国家和部族。
因此,士燮在交趾的名声,即便是南越王赵佗也比不上。士燮深受尊重,交趾百姓当他是神仙,给他立庙,号“士王仙”,后来还入文庙。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士燮仍然被祭祀被参拜。
可惜,士燮的儿子士徽因未能继任交趾太守而叛吴,被孙权派吕岱讨伐处死。士徽的兄弟士袛、士干、士颂等一同被处死。士徽其中一子被部将甘酣和谋士许微护送南逃,最终在蚬港落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此事被申式南带阮归思回乡省亲时访问得知,并找到士燮后人士耿和许靖后人许匡,说服二人出仕为官。因此,申式南在蚬港补给的主要目的,是接走士耿和许匡。
申式南说服二人理由很简单,许匡暂任八百大甸司同知,士耿暂任老挝司同知。待克复交趾,由申式南举荐士耿为交趾布政使,举荐许匡为交趾按察使。
许匡求见,是因为刚收到朝廷文书,申式南授从三品中大夫,南京光禄寺卿,加南京左佥都御史衔,云南诸司四府总督兼巡抚。
大明地方官员是三年一考核,去年正是考核之年,俗称大计。但申式南身为巡抚,严格来说,不算是地方官,而是朝廷派驻的临时事务官。
大明官制,在外加都御史或副、佥都御史衔者,有总督,有提督,有巡抚,有总督兼巡抚,提督兼巡抚,及经略、总理、赞理、巡视、抚治等员。
同时,巡抚以后不拘尚书、侍郎、都御史、少卿等官。事毕复命,即或停遣。巡抚兼军务者加提督,有总兵地方加赞理或参赞,所辖多、事重者加总督。
申式南是总督兼巡抚,非提督兼巡抚,说明朝廷不想让他兼军务。偏又没说明宣化军是否受其辖制,这就扯淡了。
申式南统管宣化军,一直名不正言不顺,却又无可奈何。
但不管怎么,申式南好歹还是升官了,从三品。南京光禄寺卿是从三品,给这个职衔只是为了多领一份俸禄。但原来的左佥都御史变成了南京左佥都御史,挂这个衔,是为了震慑巡抚之地的百官。
因为,都御史职专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
凡大臣奸邪、小人构党、作威福乱政者,劾。
凡百官猥茸贪冒坏官纪者,劾。
凡学术不正、上书陈言变乱成宪、希进用者,劾。
左佥都御史作为都御史的下属,自然也有纠劾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