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福附和道:“没错!张老将军就是吃了盛庸火器营的暗亏,要不是上次在东昌我军就不会损失那么多。”
张玉老将军在东昌战死,这是每位将领心中的痛。朱棣听到这话,心中也隐隐作痛。
吃一堑,长一智。
在将士面前,朱棣虽然信誓旦旦说此战必胜,但他其实根本没有底。
要不是没有战胜盛庸的绝对把握,朱棣就不会借助天象、吉兆等迷信方式来鼓舞人心。
说到底,朱棣是心虚的,没有必胜的信心。
小主,
这也是朱棣事先单独召见郑海,询问如何克制盛庸火器军的原因。
听了郑海对付盛庸火器的办法,朱棣又连夜召开军事将领的战前会议,提前讲解应对策略与布阵。
“大家先别急着发表意见,先听听郑海的解释,了解一下盛庸火器的缺点。”朱棣发话,众将领便安静下来。
郑海继续讲解到:“盛庸的火器至少有三个缺陷:
“一、火器的射程近,甚至不如我军骑兵的弓箭射程,因此只要与盛庸大军的火器营拉开五六十步的距离,其火器的威力就无法发挥;
“二、火器的装填比较费时,通常火铳手会提前准备三支填装好的火铳,临时填充火药的速度不如我们弓箭上弦快。只要我们能利用好火器装填的时间空档,火器营挡不住我们骑兵……”
“三、盛庸的火器营缺乏机动性,正面防御作战能力强,但两翼薄弱。只要我们绕道后面或两翼,就可以突破火器营……”
听了郑海的一番分析,诸将纷纷点头认可。燕军的许多将领都曾接触过火器,因此,他们对火器是有一些认识的。
只是由于燕军主要以骑兵运动作战为主,不便于携带大量火器,朱棣嫌麻烦,这才放弃了携带火器。
郑海讲解完应对火器的策略与办法后,朱棣开始安排明天作战的具体战术与阵列安排。
朱棣分析作战策略道:“盛庸每次列阵都是将精锐放在前面,老弱放在军阵的后翼。明天作战,我军将以主力抵挡他的正面精锐,只要打败了盛庸的精锐,他的大军就会土崩瓦解。”
朱棣具体的战术依旧是精骑先突击敌军,诱敌来追,然后用伏兵袭击,击溃来敌,再用大军尾随追击溃军,以求一举打败敌军。
朱棣担心诸位将领不能领会作战的策略与具体战术,从箭囊里抽出羽箭,在地上画起了作战示意图。
这种办法不是朱棣想出来的,而是郑海给朱棣解释时用到的,朱棣照搬而已。
为了确保明天作战的万无一失,朱棣叫郑海和马和亲自列队演示,对各位将领的布置逐一教授。
直到半夜时分,燕军各位将领才离开燕王朱棣的大帐,返回各自的营帐。
谭渊与丘福一块离开,路上谭渊对丘福抱怨道:“俺就看不惯郑海那小子,俺就不信他,谁信他谁倒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