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血色宫墙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十七日,朱棣即皇帝位。

没有方孝孺起草的诏书,朱棣也登上了皇位,成为大明的新皇帝。

六月二十一日,以天子的丧葬规格下葬烧成焦尸的马皇后等人尸体,宣布皇帝朱允炆自焚而死。

六月二十五日,郑海奉命将方孝孺、齐泰、黄子澄等人押赴刑场,在街市上对他们实行磔(zhé)刑。

磔刑是古代一种酷刑,简单理解就是肢解,与凌迟类似。

首先,刽子手用特制刀具对犯人实施割肉离骨;然后,再砍断犯人肢体;最后,再割断咽喉,割下脑袋。

宽敞的大街广场上,方孝孺等一众要犯被绑在木架上,排成一排。

与斩首略有不同,大街上没有摆放断头台,犯人身旁也没有拿着大铡刀的刀斧手。

然而,不论是斩首,还是磔刑,唯一不缺的就是围观的看客。

行刑的广场四周,围着密密麻麻的百姓,仿佛是等候分尸的乌鸦与秃鹫。

作为其中的一个监斩官,郑海身处行刑队伍中,望着四周密密麻麻的人群,心中升起一阵悲哀。

他想起了鲁迅的一篇文章《藤野先生》。

同样是对犯人进行处决,同样是密密麻麻的观众,麻木不仁的看客……

“郑指挥使,时间差不多了,该行刑了。”

白鸿飞站在一旁,提醒郑海。

要处决的犯人太多了,行刑的刽子手不够,从北镇抚司大牢的狱卒抽调了一些人手来行刑。

而黑白无常——白胖子与马常也被抽调过来行刑,而且是朱棣特意安排的。

他们被要求亲自对方孝孺、黄子澄、齐泰这几个要犯行刑。

郑海微微点头,看向一旁被绑在木架子上动弹不得的方孝孺。

“方孝孺,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郑海问方孝孺。

作为大明文人的代表,方孝孺确实令人钦佩。

他学识渊博,是当世大儒;

他忠君守节,宁死不屈,是当世的大忠臣。

然而,他是效忠的是皇帝朱允炆,而不是皇帝朱棣。

有人说方孝孺是愚忠,是一介迂腐儒生。

但郑海在心底还是挺敬佩这种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