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建内阁

郑海抱拳道:“陛下,您可以组建自己的内阁。”

“内阁?”朱棣的一双小眼睛微微睁大,一脸疑惑,扭头看向道衍。

见皇帝看向自己,道衍一脸无奈,呵呵笑道:“陛下,贫僧也不知道什么是内阁?”

两人同时好奇地看向郑海,郑海心里也是一惊。

盯着朱棣,郑海微微惊讶:这玩意不是你发明的吗?

过了一会儿,他才反应过来。

难道,内阁是我发明的?

史书上并没有详细说明内阁制是谁提出的,只说是在明朝永乐皇帝时期正式建立的。

一开始时,内阁只是皇帝的非法定咨询机构,相当于一家公司的董事长秘书处。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后,皇帝就缺少了可以直接咨询国家政事意见的专门官职人选。

建文皇帝时,朱允炆直接询问方孝孺、黄子澄与齐泰等人。

朱棣登基后,没有了丞相,道衍和尚其实就充当了丞相的角色。

而内阁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皇帝需要一个可以咨询政事的机构。

后来,随着权力的增大,内阁才逐渐成为明朝的行政中枢。

内阁制最终成为皇帝加强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的工具,形成了大明的所谓“三权分立”——皇帝拥有决策权、内阁拥有议政权、六部拥有行政执行权。

郑海没想到,从史书上搬过来的内阁制度,竟使他一跃成了内阁制的首创者。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郑海才将内阁的基本职权与组织架构解释清楚。

朱棣与道衍在一旁,一边提问,一边提出修改建议。

最终,朱棣初步定下了内阁的基本架构,并决定将内阁办公地点设在皇宫中的文渊阁。

送走道衍与郑海师徒后,朱棣下了两道圣旨:

一是召回前北平按察使陈瑛,升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恢复建文皇帝废弃的官员;

二是命翰林侍诏解缙为侍读,编修杨荣、杨士奇等为修撰。

八月初一,朱棣又升侍读谢晋、编修黄淮入文渊阁供职。

不久后,朱棣又下令侍读胡广、修撰杨荣、编修杨士奇、检讨金幼孜、胡俨一同入文渊阁供职,参与商议国家军政大事。

自此,明朝永乐皇帝朱棣的七人内阁成立。

【注】

《明史.成祖》:“癸末,召前北平按察使陈瑛为左副都御史,尽复建文朝废弃者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