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曾远征爪哇,因兵力不足与不适应湿热环境而失败。
元朝开始,统称为“爪哇国”。
爪哇是大明的藩属国,是明太祖朱元璋规定的十五个“不征之国”之一。
爪哇国主要分为四个部分聚居区,分别是、杜板、新村、苏鲁马益和满者伯夷。
爪哇国没有城郭,只有国王居住的王宫修筑有砖墙。
爪哇男子蓬头,女子将头发梳成椎形发髻。
他们上身穿衣,下身围布巾,腰间用锦布缠腰,称为“压腰”。腰间经常插着一两把短刀,这种短刀称为“不剌头”。
从三岁小儿到百岁老人,几乎人人腰间都有一把不剌头。
介绍到这里,施若琦抽出自己腰间的短弯刀,解释道:“这就是不剌头。只不过,一般人的不剌头,不像我这样镶上宝石。”
不剌头的刀刃是镔铁所制,刀柄有金柄、象牙、犀角等材质,表面雕刻着精致的图案。
爪哇国的度量衡与大明不同,一斤二十两,一两十六钱。
大明的铜钱可以在爪哇流通,当地人最喜欢大明的瓷器、麝香、纻丝。
说到这里,施若琦着重强调了一个爪哇国的禁忌——“摸头杀”。
爪哇人不喜欢别人摸他们的头,这一点与占城人类似。
但爪哇人脾气更要强,更好斗,一言不合就捅人。
摸爪哇人的脑袋,有可能会被不剌头捅死,是真正的“摸头杀”!
除了不能摸头,做买卖时钱物不明、喝醉酒和吵架等,都有可能拔刀。
如果用不剌头刺死人,只要不被抓住,躲三天就可以不用偿命;
如果刺死人当场被抓住,那就会被刺死。
爪哇国的刑法简单粗暴,没有鞭笞等刑罚,只要一条就是反绑犯人的手在背上,用不剌头刺腰眼、软肋,通常刺一两刀就死了。
爪哇国几乎每天都会死人,民风就是这样彪悍。
听了施若琦这么说,郑海与郑和都重重的点头。
大明船队抵达爪哇时,郑和叫再三嘱咐登岸的官兵要小心谨慎,避免发生冲突。
为此,郑和要求上岸的官兵不许携带佩刀,不许与当地人发生争执、不许触犯当地人的禁忌,以免发生误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明的使团船队包含有水船、马船、粮船等,船队本身储备有大量的食物。
在海上航行,粮食是消耗品,吃掉就没了。
因此,每到一个国家,郑和船队都会想方设法补充粮食。
郑和派来两名百户率领两百人登陆爪哇,进行商品贸易,换取船队所需的粮食。
下了宝船,郑海没有跟着大明官兵去交易粮食,而陪着施若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