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终点站印度古里

这些牛被奉为神明的使者,受人崇拜。

王宫里养着许多孔雀,令许多没有见过孔雀的大明使者感到惊讶。

举办宴会的王宫里没有桌椅,食物放在盘子里,放在地上。

除了郑海与了解古里风俗的翻译之外,大明使团中的官吏都有些惊讶。

不过,入乡随俗,众人模仿沙米地国王与翻译的模样,席地而坐。

食物还算丰富,但食物的样式与味道和大明差别很大。

最令众人不适应地是,没有筷子,所有的食物都是用右手直接抓。

席间,副使王景弘建议道:“尊敬的沙米地国王,感谢您的盛情款待,我建议建立一座碑亭作为纪念。纪念此次航行,纪念您与我们大明的情义。”

听了王景弘的建议,沙米地国王点头同意,众人都很高兴。

在郑和船队停泊的岸边,大明使团建立起一块具有中国风格的碑亭。

亭子中间,立着一块石碑,碑上刻着:

“其国去中国十万余里,民物咸若,熙皞(xī hào)同风,刻石于兹,永示万世。”

离开古里前,使团船队将船队上携带的丝绸、瓷器等货物出售给古里当地人,同时,大量采购古里的胡椒、宝石、香料等特产。

双方采取了古里当地传统的“打价”贸易方式。

这种“打价”贸易与后世的拍卖有些相似。

双方在进行交易前,事先会谈定下约定交易日期。

交易日当天,买卖双方看货议价,由中间人“牙子”主持与公证。

决定买卖后,买卖双方击掌成交,称为“打价”。

打价之前,允许讨价还价;打价之后,击掌成交,不能再变更价格,不得反悔。

古里人没有算盘,计算全靠双手与双脚,这二十根手指与脚趾。

不过,他们的计算神速,而且准确无误。

这一点令郑海、郑和等人都感到惊讶。

离开古里国,大明船队启程返航。

再次路过锡兰山国时,郑和打算第二天去参拜一下锡兰山寺的佛牙舍利。

结果,锡兰山国王不允许大明船队上岸,甚至不允许船队靠泊。

“正使大人,怎么办?”副使王景弘问郑和。

郑和微微皱眉:“既然不能停靠,那我们直接返航吧。”

“可大人,这天色将黑,这个时候横渡大洋,会不会迷失方向?”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