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治病传术

第二天,郑海与郑和率领大明使团再次拜见暹(xiān)罗国国王。

得大脖子病的病人并非一人,与郑海料想的一样,不少暹罗国百姓都得了大脖子病。

得这种病的暹罗国病人大多是靠近山区的百姓,而且,以女性居多。

在暹罗国国王的陪同下,郑海、郑和与使团的一众医官前往大脖子病发生的主要地区进行调查与走访。

“国王陛下,这个怪病的分布有一个特点,您是否发现?”

郑海问暹罗王昭禄群膺(yīng)。

“圣使,这个病的分布有什么特点?”昭禄群膺一脸茫然。

他并未注意到病区的地理分布,只好虚心向郑海请教:“还请圣使,明言。”

“这个病大多分布在内陆与山区,而沿海地区极少出现。”

听了郑海的话,昭禄群膺又查看大臣呈报的得病地区与人数,发现确实是这样。

大脖子病的地理分布呈现北多南少,北边的陆地与山区是主要病区,而南边近海很少有相关病例报告。

昭禄群膺一脸诧异,忙问道:“圣使,这是为何?你可找到病因?”

郑海微微点头,看向一旁的老医官,示意老医官来解释。

老医官向暹罗王行礼道:“启禀大王,此等怪病在我们大明也有记载,我们称之为瘿(yǐng)病。”

“哦?那天朝可曾找到病因,能否医治?”

“禀大王,此病我国古书早有记载,”老医官一脸自信,娓娓道来,“三国《养生论》曰:‘颈处险而瘿,水土之使然也’。”

“水土使然?”昭禄群膺轻声念叨着,“这病因源自水土?”

郑海微笑着却没有回答,而是看向大明使团的正使、他的义兄郑和。

他并不想将医治大脖子病的功劳归于自己,而是希望将这个功劳归功于大明使团。

因此,他让郑和出面解释,以大明使团的名义医治暹罗国的病人。

郑和点点头,回答道:“禀国王陛下,瘿病确实与水土有关,但更与贵国的使用的盐有关。”

“盐?”昭禄群膺有些困惑,“圣使,这与盐有什么关系?”

“敢问国王陛下,贵国百姓食用的是不是以井盐为主?”郑和询问暹罗王。

昭禄群膺点头称是,又问:“圣使,难道这与瘿病有什么关系?”

郑和解释道:“我国先贤有一人名为郦道元,他着有一本《水经注》,其中有一段记载说:‘盐井,食之令人瘿疾’。食用井盐与瘿病有关联……”

井盐,通过打井的方式抽取地下卤水,通过蒸煮制成的盐,因此称为井盐。

与海盐相比,井盐受地质条件与地下水影响,可能缺乏碘元素。

长期食用缺乏碘元素的食盐,从食物中的摄取的碘元素不足,便有可能得大脖子病。

听着郑和的解释,昭禄群膺满脸钦佩:“中国圣贤无数,古书浩如烟海,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医术更是高超卓绝,着实令我暹罗羡慕。圣使,不知古书中可有医治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