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锡兰山的别罗里港顺风航行六个昼夜,可以抵达印度半岛南部的小葛兰国。
但从印度半岛南部返回锡兰山,此时属于逆风。
因此,郑和与郑海多花了几天时间。
站在船头甲板,郑和遥望远处的别罗里港口。
“小海,你说,锡兰山国王主动邀请我们访问,是不是想与我们大明交好?”
“三宝,我看,不见得,”郑海轻轻摇头,脸色微沉,“别忘了我们前两次途经锡兰山时,他可是图谋不轨……”
“可如果,他回心转意,突然想与我们大明交好呢?”
望着远方,郑和喃喃自语,不知他这句话是在说服郑海,还是说服他自己。
郑海没有立即回复郑和,而是与郑和站在一起,遥望远方的锡兰山别罗里港。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身为副使,郑海可以提意见、谈看法,但他不能代替郑和这个正使下决断。
位置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与立场也是有所不同的。
郑海尝试着换位思考,站在郑和的角度上思考刚才的问题。
假如他是大明使团船队正使,那么,首先应该考虑的不是个人问题,而是皇帝赋予的任务与使命。
朱棣交给郑海的任务是寻找失踪的建文皇帝,而交给郑和的任务则不同。
他不知道朱棣交代郑和的具体任务,但认真想想,无非是以下几点:
一是“与海外诸国通好,怀柔远人”;
二是“令蛮夷国家畏威怀德、输诚纳贡”。
或许,还有一点,那就是将郑海调离南京,调往遥远的海外。
或许,皇帝是不放心将他与几万人的水师放在南京的,尤其是,皇帝北伐鞑靼期间。
“小海,如果你是我,你会怎么做?”
郑和突然问了郑海正在思考的问题。
扭头看向郑和,郑海坦诚道:“或许,我会和你一样做相同的决定,但我会多留一手后手。”
“为什么?”
“三宝,防人之心,不可无!”郑海与郑和四目相对。
郑和点点头:“那你有什么计划?”
“三宝,不如这样。我带领一只小船,先行入港探查。你率领船队稍后,按计划慢慢驶入别罗里港。如果有情况,我会第一时间通知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