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坠下,在皇宫宫门即将关闭之时,锦衣卫指挥使纪纲手持令牌,匆匆入宫。
“道衍这老家伙,竟想辞官?”
一身龙袍的朱棣提起毛笔,蘸了蘸墨水,在一封奏折上写下两个俊秀的小字:不许。
北伐胜利凯旋后,朝堂上平静了许多,那些前朝的重臣们基本上都被收拾得服服帖帖了。
可一想到道衍老和尚要辞官礼佛,朱棣心里就有些空落落的,似乎少了点什么。
重新拿起道衍的奏折,盯着奏折,朱棣喃喃自语道:“道衍,是你陪着朕打下了这江山,你放心,朕是不会亏待你的。你何必早早辞官,莫是怕朕卸磨杀驴?
“你个老秃驴,朕杀谁,都不可能杀你!你个老狐狸,是不是又在哪里摆了朕一道了?”
一名太监从门口匆匆走进来,奏禀道:“陛下,纪刚纪大人求见。”
放下手中的奏折,朱棣看了一眼桌上的点燃的油灯,又扭头望向门窗,这才发现外面已经黑了。
“这个时候,宫门都合上了吧?”朱棣随口问了一句。
“禀陛下,宫门已合上。”
朱棣放下道衍的奏折,又从桌上那厚厚的一叠奏折上取了一本,打开折子,边看边说道:“这个时辰入宫,想必是有急事,叫他进来吧。”
纪纲急匆匆地走进大殿,单膝跪地行礼,抱拳道:“臣又要事启奏!”
“都这么晚了,有什么要事,起来说吧。”
朱棣拿起毛笔,在一本奏折上写下几个字,便放下笔,看向纪纲。
“陛下,臣已查明解缙的其他党羽,这是名单。”纪纲从袖中掏出一本折子,递给走过来的太监。
“解缙认罪了吗?”
朱棣一边问一边打开呈上来的折子。
“禀陛下,解缙至今未成认罪。”
听了纪纲的回答,朱棣冷哼了一声,没有说话,开始浏览折子上的名单。
“郑海?怎么会有郑海的名字?难道他也是解缙的党羽?!”
朱棣瞪着纪纲,面有怒色。
纪纲一脸恭敬却毫无惧色:“陛下,臣一开始也不相信,可辅国公如今就在关押解缙着的牢中,商谈秘密计划……”
“什么?!”朱棣双眉上扬,旋即,喝问道,“你说,郑海正在牢中探视解缙?”
纪纲无比肯定道:“正是!”
啪的一声响,朱棣拍案而起,厉色道:“摆驾镇抚司大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