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舱中,施若绮盘腿而坐,正为郑海煮茶。
倚靠在船舱门口,郑海四处张望,认真查看河面的船只与河两岸的浮动木筏与高脚木屋,想要寻找朱允炆的身影。
据施若绮所说,朱允炆及其随从就藏在这穆西河上。
郑海问具体在哪里,施若绮说她也不知道,可能是河岸边的某间木屋,也可能是河上的某艘渔船。
负责藏人的施若绮都不知道,那还有谁会知道?
郑海对施若绮的做法有些无语。
施若绮却说这是最安全、最不可能泄密的方式。
唯一知情的人都不知道具体地址,那么,就没有泄密的可能。
施若绮与朱允炆约定:若她要与朱允炆见面,必在穆西河上的一艘乌篷船同时悬挂大明、旧港宣慰使与山海盟三面旗帜;朱允炆收到消息后,再派人与该船对暗号,联系见面。
听到这番解释,郑海忍不住夸赞施若绮。
这接头需要的条件很特殊、很苛刻,堪比地下党的秘密接头。
不管是大明来的人,还是本地人,亦或是山海盟的人,绝不可能同时悬挂三面旗帜。
即便同时悬挂三面旗帜,那也要等朱允炆主动派人来对暗号。
主动权在朱允炆手上,见或者不见,都由朱允炆决定。
如果朱允炆看到信号后不主动现身,那便是大海捞针。
别人找不到朱允炆,就算是有人得知了接头方式,那也不见得能找到朱允炆。
连自己有可能被严刑逼供的情况都考虑了,施若绮这保密工作实在太好了。
施若绮泡好茶,招呼郑海过来:“别找了,过来喝茶。”
望着河面上来来往往的各种小渔船,郑海轻叹一声,走向施若绮。
郑海很无奈:“看来,只能一边喝茶,一边等了。”
接连三天都是这样,郑海与施若绮乘坐挂着三面旗帜的乌蓬船,在穆西河上来回晃荡,一边喝茶,一边等候朱允炆前来碰头。
第四天,当郑海与施若绮的船再次出现在穆西河上时,一位渔民撑着小船上前询问,是否要买新捕获的河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