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虽然改变了靠走的格局。
但通讯,却依然停留在靠吼的阶段。
对此,朱慈烜是很不满意。
因为大明朝如今的疆域面积,早已经今非昔比了!
靠陆路传递信息的速度,已经满足不了大明帝国日益庞大的领土的信息需求了,尤其是,在这个金融工商快速发展的时代,信息传递太慢,可不是件好事啊。
所以,自崇祯十七年始,朱慈烜麾下的几十个工科生,就接到了一项任务!
研究一种,可以进行远程通信的工具。
朱慈烜提出来的这个要求,刚开始是把工科生们给搞的懵住了——他们感觉这是天方夜谭,可是,朱慈烜很快就给他们提出了思路——用电!
用电来传递信息。
电这玩意,在大明的工科生们眼里,倒不陌生,而朱慈烜提供的这个思路过后,经历过近三年时间的研究,他们成功的搞出来了电磁铁,最终,在洪德元年底,完成了原始电报机的制作。
并且,试验成功。
当然,这并不代表可以投入到实际使用了。
因为电报机虽然制作出来了,可以成功的通过导线传递不同的电信号并完成接收,以达到通信的目的。
但问题在于,电报机接收的是电信号,必须采用一种对照码表,将其给转变成文字信息。
否则的话,这种电报机就只能够传递一些个,固定的内容没有太大变化的信息。
而如此一来,电报机的用处,就大打折扣了——只能够传递固定信号,这跟烽火台有嘛区别?
历史上,解决这个问题是电码。
就是着名的摩斯电码。
通过码表,不同的电信号,代表不同的字母,如此一来,就可以达到传递精确信息的目的。
但问题在于,如火如荼的电报机研究,却撞上了一个巨大的拦路虎!
这个拦路虎不是别的!
就是大明朝的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