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捣黄龙。
而另一部分的观点,则认为,要层层抵抗,动员起来所有军队,防止欧洲军队反攻。
尤其是防止他们的南进军团。
总而言之,两派的分歧,现在是挺大的。
最终,大维齐尔力排众议,决定采取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战术,从欧陆进行反攻,直接抽调大概二十万的军团,仿照欧陆的方式,布置防线,同时呢,再抽调二十万人马,杀入到西欧。
至于敌人的东进军团嘛?
则直接被忽略掉了。
因为这支东进军团,看样子是一支偏师,数量并不多,而且,东进的欧洲军队,所进攻的地方,在奥斯曼帝国看来并不是太重要,丢了也就丢了。
只要沿途,层层抵抗,迟缓欧洲军队的进攻就行了。
然后,大维齐尔艾哈迈德.梅莱克帕夏就为自己的错误决定,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包括自己的生命。
在他指挥下的反攻军队,直接的在那道,简直是铜墙铁壁的防线上,撞了个头破血流。
不错。
孔代亲王确实是把几乎所有的机动兵力,给抽调到了前线,用来反攻,但是,在他身后的这道防线的防备,却一点也不空虚。
因为,防线的工事足够坚固,而且还是永备的工事。
里面的大炮,也没办法挪走,毕竟太重了,不适合野战。
同时呢,里面的兵员,也很多。
精锐确实是被抽调走了,但这里,却被补充上了原本数量两倍的普通士兵。
相比于奥斯曼帝,欧洲各国的动员能力就强的多了。
早在数年前,为了抗击奥斯曼人,欧洲各国就开始在前线地区,实行全民皆兵的政策,因此,可以在关键时刻,动员起来大量的民兵,投入到战场。
或许,这些士兵的装备很差——都是一些前装的燧发枪。
甚至还有火绳枪。
米涅步枪很少。
但是,配合守御防线的正规军,呆在工事里面的他们,哪怕是用这些落后的武器,也可以予以敌人,相当的杀伤。
因此,奥斯曼帝国的对西欧的进攻。
不可避免的,又损失了许多兵力。
同时呢,法兰西国的空军,又大举出动,大量的热气球,向聚集着准备向西欧进攻的奥斯曼集群,空投了大量的炸弹,燃烧弹,而且,还不是糖药炸弹,而是莫骂苦味酸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