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何等的凄惨了得。

不过,对皇太极的遭遇聊表了一番同情之后,李世民也好、大臣们也好,都猛然想到一个问题:神迹怎么没有提到过皇太极确立自己的继承人?

“皇太极他到底有没有指明继承人?”长孙无忌问了出来,“不管有没有,他的继承人或者人选都年岁几何?”

继承人问题可是关键。

如果皇太极没有指明继承人,那么清朝是不是得围绕这个问题来一番争斗?清朝内斗,那不就是明朝的机会?

而不论皇太极的继承人是否明确,如果他的继承人或者继承人人选中都年岁不大,比如都是难以亲政甚至是幼帝,那……岂不更是对清朝产生不小的负面影响?

虽说幼帝、不算幼帝但也不能亲政,或者太后摄政,这些情况并不能绝对意味着这个国家的政局动荡、国力削弱,但是更多的时候也确实不是什么好事情。

这样一来,明朝能不能抓住机会?

如果这样的情况明朝都没能抓住机会,那明朝国内的情况究竟糜烂到了什么程度……

【皇太极驾崩了,但他有两个遗憾,一个是大勋未集,这个显而易见;另一个,就是储嗣未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没错,他没有在生前明确自己的继承人。】

【那么,按照清朝的情况,他们虽然在皇太极的推动下一定汉化,但是核心部分依旧保存有满洲旧俗——其中就包括这种选立继承人的情况。】

【如果皇太极生前明确了自己的继承人,这一机制或许就难以发挥作用;但是他并没有。因此,努尔哈赤曾经定下的,“八王议政”、旗主贝勒们共同推举的制度就又发挥了作用。】

【皇太极有几个儿子呢?如果全都算上,有十一个;如果只算如今在世的,有八个,其中一个还是不过一岁多。】

【这八个儿子中,刨除掉生母身份低微的,还有四个。这四个儿子中,最大的、也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有三十四岁,生母继妃乌拉那拉氏;其次,是皇太极的第五子硕塞,当时差不多十五岁,生母侧妃叶赫那拉氏;接着,就是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六岁,生母次西宫庄妃博尔济吉特氏;以及刚满一岁不久的第十一子,博穆博果尔,生母西宫贵妃博尔济吉特氏。】

【而一旦参照努尔哈赤订立的满洲贵族共同推举之法,有权力角逐皇位的也不只是皇太极的儿子,还有努尔哈赤的儿子。】

【同时,能够参与决策的贵族们,主要是几位亲王,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以及三名受封的郡王,分别是英郡王阿济格,豫郡王多铎,颖郡王阿达礼。】

【在这几人中,肃亲王豪格本人有意参与大位角逐;睿亲王多尔衮——努尔哈赤之子,同样有意参与。】

【礼亲王代善此时已经六十余岁,已经丧失了争夺皇位的兴趣;郑亲王济尔哈朗是努尔哈赤的侄子,不具备条件;颖郡王阿达礼,是代善的孙子、萨哈廉的儿子;英郡王阿济格和豫郡王多铎是多尔衮的同母兄弟。】

宋朝,开宝年间。

赵光美不由揣测道:“该不会这争来争去,最终皇位被多尔衮这一系继承了吧?”以中原王朝的传统来论,这可就搞大了,虽然他们女真、满洲并不怎么在乎这一点。

说来说去,这不就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以及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之间的争夺吗。

代善没有了争取的打算,那么作为他的孙子、与他一脉的颖郡王阿达礼也应当是站在他一侧,跟随他选择;郑亲王济尔哈朗没有争夺的资格;剩余的几人,不是打算争夺皇位的本人,就是争夺皇位一方的铁杆力量。

至于说皇太极的其他儿子……神迹本身就已经排除的只剩下四个了,其中除了豪格,三个皇子都还没有封爵,这显然就要比其他人差了一截;更不用说其中两个还不满十岁了。

“如果多尔衮或者豪格能够压制住对方,成功登基,那也确实能够在大面上维持住清朝的稳定,不至于让局势陷入长时间的动荡。”赵德芳道,这样一来,也不奇怪为什么明朝没能占到便宜了——除去明朝内部的风起云涌,清朝的破绽不算太大也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