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呦,您瞧我脑瓜子。一点儿都没转过来,答非所问了,该打、该打!”
梁有田照着自己的脸颊轻轻扇了下,然后道:“大人,要说放在太平年月这种地的人手不好找,因为家家都有自己的地,谁愿意出来当佃户?但现在不是太平年月啊,您看看这城里来的那些难民还有这些本地户。那个不是一大家子十来口人?假如人手再不够,我大不了上关里招去。这年头三条腿儿的蛤蟆找不着,但是两条腿儿的人可有的是。”
杨林嘿嘿一笑道:“梁老爷说这话就是不懂了,咱们大明规定百姓若是没有官府的路条那都去不了。到时候你怎么去别的地方或者关里招人?”
梁有田也嘿嘿一笑,喝了口酒道:“大人,您说的那是都是老早儿以前太祖爷立的规矩了。这大明朝立国都二百四五十年了,啥规矩都在,但是没几个规矩还是规矩的。咱们辽东除了气候寒冷粮食产的少点儿,其他方面还真不错。”
“您看看关里这些年,水旱蝗汤年年有,一年比一年灾荒大。老百姓要是守规矩那就都得饿死。而地方官府巴不得让百姓逃荒,这样他们就可以不用赈灾了。不赈灾就不容易出错儿,不出错儿这乌纱帽不就戴得更稳当了?就这样的事儿天底下多了去了。您能说朝廷不知道?可知道了又怎样,难道把官吏们都砍喽,那么谁为皇帝陛下收钱粮守江山?规矩,人守着它叫规矩,不守着它就不叫规矩。”
杨林笑道:“没想到梁老爷懂得还挺多的呢。你我不是外人,你说的这些话俱是实话,这就对了。”
梁有田忙拍了拍脑门道:“哎呦呦,草民喝了两杯酒胡咧咧几句,大人您可别当真。莫谈国事,不说了、不说了.......”
“行,别的不说。本游击给军民分房分地应该是没做错吧?说句狂傲的话,这天底下恐怕没我这样的官儿了吧?”
梁有田听罢向杨林一挑大拇指道:“大人,您做的绝对是这个,没说的!不过您给军民分房子分地,要是遇到人口多的人家那点儿地真不一定够用。不够用咋办?不用大人您操心,草民我有的是地啊,给我当佃户不就完了嘛。这样一来,他们粮食够吃我的地也都种上了。多好!”
“哈哈哈,原来如此。梁老爷说来说去还是离不开你的地,这就是守着本分。咱们光顾着唠来着,这饭菜再不吃就凉了。梁老爷不要客气,赶紧动筷儿多吃。”
“好好好,大人的酒菜太丰盛了。草民实在是受宠若惊。”梁有田说着开始夹菜。
“梁老爷不要一口一个草民的自我贬低身份,在我这里没那么多说道。你可是拥军的榜样,以后我这标营的粮食筹集可还要劳烦你不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