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斗山村小学受到空前的欢迎,从省厅到乡里的教育部门都来人迎接。

毕竟长脸的事,斗山村小学被青年报、文化报报道后,其他地方官方报纸都争相报道斗山村教育扶贫的案例,着实让川省在全国露了一次脸。

当官的在乎什么?脸面、前途。

斗山村小学的事例今年一定会在各种教育会、扶贫会上提起,是一个不小的政绩,所以教育部门的领导对专门来斗山村小学表示祝贺,顺便开座谈会讨论如何一鼓作气继续推动川省的教育扶贫工作。

顾凡对这种会议没什么兴趣,但作为主要负责人,被要求在会上发言,无奈只能硬着头皮讲几句。

“我们国家并不缺教育资源,缺的是如何整合教育资源向偏远落后地区倾斜的运作方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校缺什么?

无非是优秀师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学生日常教育的工具这些,教育扶贫是一个很大论题,我不敢乱发言,但是不是可以整合资源先解决上面三项问题?省内先干起来,缺老师我们就从全省经济发达地区抽调老师,把支教作为教师评级评优的重要考核指标;和企业联合,现在不是有很多社会公益机构么?还有一些企业也有对口支援的学校,这些企业需要社会名声,那我们就宣传出去,一个企业对口解决一所学校教育工具的问题不大吧?

等到媒介建设完毕,是不是可以讨论实施互联网网课的问题,这样可能不需要老师来学校就能解决所有贫困学校的师资问题;还有些学校建筑设施落后,我们不说推倒重建,修缮也是可以的,据我所知谭校长那接到很多好心人士的电话希望捐款、捐物,这就是社会慈善的力量,积善成多,众人拾柴火焰高,要思考如何发挥社会闲散爱心资金的力量。

领导这都是我的个人看法,川省教育的特殊情况我不清楚,我想说的是扶贫先扶志,宁可其他方面慢一步,娃娃们的教育不能慢,充分发挥领导们的聪明才智,大胆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

顾凡的话在斗山村小学操场临时布置的会场上说得掷地有声。

最初的时候顾凡可能是为完成张佳宁的愿望参加支教,随着教学工作的开展,顾凡慢慢把自己带入角色,学生需要什么?老师需要什么?他懂。

为什么他经常在课堂上给同学们放公开课?放纪录片?让张淑看英文视频?

不就是希望学生尽可能学到更多么?

顾凡自认为所认知的事物有限。